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0篇
  3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刘菁彧  李昊  付亚丽  张冬 《新疆医学》2009,39(11):93-95
牙齿着色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不管是那种因素引起的牙齿着色,都对患者的美观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着色活髓牙美白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62.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来,因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屡见报道。我们自2005年以来已治疗130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晕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7 d后开始注水;无蒂游离皮瓣组为对照组,未采取预构及扩张处理.定期对4组皮肤进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并取样进行光镜观察.预构术后52 d,前3组形成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组则形成无蒂游离皮瓣后均原位缝合,观察其成活面积.结果 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较其他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成活面积大[(97.54±2.73)%],光镜下改变显著(P<0.05).结论 扩张术能促进预构轴型皮瓣的血管化进程,明显增大预构轴型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其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影CT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DSA诊断为颅内动静脉畸形32例。经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将动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动脉的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静脉减影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混合动静脉的减影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颅内动静脉畸形三维成像。结果:本组颅内动静脉畸形幕上30例,幕下2例。其中额叶动静脉畸形6例,顶叶动静脉畸形5例,枕叶动静脉畸形4例,顶枕部动静脉畸形4例,侧裂区3例,额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顶区动静脉畸形2例,颞叶动静脉畸形2例,胼胝体动静脉畸形1例,丘脑动静脉畸形1例,小脑半球动静脉畸形1例,脑干动静脉畸形1例。单一供血动脉供血8例,两支及以上动脉供血14例;其中浅表静脉回流引流29例,深静脉回流引流3例。结论:减影CTA能够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以及引流静脉的部位、大小以及深度。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5.12"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挤压伤患者获救后快速死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医疗队在灾后早期救治及转运的患者共417例.所有患者均依据当时具体情况行积极现场抢救,对于病情较重者则安排转运至后方有条件的医院继续诊治.结果 救治伤员中,成人355例,儿童62例,年龄8~63岁,平均(37±9.6)岁.其中挤压伤患者117例(男79例,女38例),死亡13例(11.1%).除5例挤压伤患者因原发创伤严重于救治过程中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救出前一般情况均较好,神智清醒,对答切题,但于废墟下救出后短时间内(<1 h)即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结论 地震后挤压伤患者快速死亡原因多为挤压综合征所致的高钾血症.积极有效地治疗挤压伤患者可减少地震后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致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酒精中毒性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问卷资料、血液学检查、胃镜报告及肌电图测定,与55例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比较.结果:慢性酒精中毒性亚急性联合变性发病年龄以50~69岁为多23例(71.8%),均有空腹饮酒史;血液学检查发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10g/L)28例(87.5%),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含量<220Pg/ml)31例(96.9%);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30例(93.8%),尤以萎缩性胃炎为多15例(46.9%);肌电图测定发现运动感觉双重传导速度减慢为多18例(56.3%).明显高于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亚急性联合变性以50~69岁中老年多见,有空腹饮酒习惯,由于大量长期饮酒致患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血红蛋白含量偏低,并致胃黏膜病变,尤以萎缩性胃炎多见,同时肌电图呈现神经源性损害,以运动感觉双重传导速度减慢多见.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综合性ICU住院总医师会诊患者的构成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住院总医师的工作情况. [方法]统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ICU科1名住院总医师在2007年2月5日~2008年12月28日期间会诊的患者. [结果]在376例会诊中,急会诊354例(94.15%).会诊涉及25个临床科室,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9.44%.其中,急诊科会诊最多(18.35%),其次为肝胆外科和胸外科,分别为13.83%和13.30%.会诊患者的病例构成前3位分别为呼吸衰竭(20.74%),重大手术(11.97%)和休克(11.44%).对167例未收住ICU的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诊,其中,死亡21例(12.57%),好转78例(46.71%),放弃68例(40.72%).会诊期间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 [结论]担任ICU科住院总医师,面对的疾病种类繁多,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具备扎实的临床知识,娴熟的临床操怍技能,独立的临床思维,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罗汉果苷V(mogroside V,MV)对糖尿病状态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分离培养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MV对糖尿病大鼠成骨细胞的毒性和增殖活性,并筛选出适宜的MV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取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MV+高糖组,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检测成骨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因子ALP、OCN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Runx2,β-catenin,Axin2,Lef1Osterix的mRNA表达。结果:0~0.4 g·L-1质量浓度范围内MV对糖尿病状态成骨细胞均未表现出毒性,且浓度为6.25×10-3g·L-1时促进细胞增殖活性最强;与高糖组相比,MV+高糖组(含质量浓度为6.25×10-3g·L-1 MV)成骨分化能力增强,ALPOCNRunx2β-cateninLef1Osterix的表达显著升高,Axin2的表达显著降低。 结论:罗汉果苷V可促进糖尿病状态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ICU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现状。 方法2021年8月31至9月1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网络调查形式向我省境内各级医院ICU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开展现状信息数据,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146份调查问卷,剔除10份存在逻辑性错误的问卷,最终136份问卷纳入研究分析;本研究涵盖我省陕南、关中及陕北三个地域,涉及11个不同城市或区域。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重症血液净化主要在三级医院ICU开展,三级甲等医院占比50.70%,三级乙等医院占比11.27%,二级甲等医院占比38.03%。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在医院级别、开展年限、科室床位数、机器保有量、月均治疗例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pearman检验,P<0.05)。调查结果还显示科室自配置换液为主要构成(50.00%);治疗病种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肾损伤(AKI)及脓毒症休克(18.20%,17.38%,16.56%);常见重症血液净化模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置换(PE)(28.18%,21.95%,15.96%);置管方法主要依靠解剖定位,常见部位为右股静脉(41.91%)。全身肝素抗凝与局部枸橼酸抗凝均为常见抗凝方式。出血与管路凝血仍为重症血液净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结论我省ICU重症血液净化技术开展存在不均衡现状,基层医院开展重症血液净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将为我省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的推动发展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及培训制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