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利用医院药库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本县区3家医院2006年1~12月间应用抗糖尿病药物进行分析,统计品种、用量、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结果:抗糖尿病药物应用较为集中,口服降糖药物用药频度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二甲双胍;胰岛素类以诺和灵30R用药量最高。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胰岛素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抗糖尿病药物,提倡尽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3例口服消脂护肝汤治疗;对照组27例口服凯西莱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影像学指标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LT、AST、GG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TC、T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能有效改善B超和CT的影像学表现,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脂护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方法:①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80只)。②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2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2.5μg/100μL及5.0μg/μ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1次,共7d)及对照组(D组10只,注射生理盐水7d;E组10只,空白对照组)。③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结果:A组Ⅰ型胶原由紧密排列,变成较稀疏,提示含量减少;B组Ⅲ型胶原在血管旁及Ⅰ型胶原间分布减少;C组Ⅰ、Ⅲ型胶原均减少;D组和E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可使胶原的排列分布稀疏,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8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aozhi Yanggan Decoction (调脂养肝汤,TZYGD)in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 a ratio of 3:1,with 8 cases eventually dropping out.The symptoms,signs,liver function markers, blood lipids,iconographic indices and clinical comprehensive efficacy after a 12-week treatment course were assessed in 101 patients treated with TZYGD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29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iola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19% and 68.97%,respectively,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the former 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P<0.05).Moreover,the improvements in the symptoms,signs,liver function,blood lipids and iconographic indices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favorable with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TZYGD is effective and highly safe in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细胞及动物体内证实前期已合成,并证实其活性的、针对I型和Ⅲ型前胶原基因的核酶的有效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研究所、中山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80只SPF级4~6周龄裸鼠,体质量15~25g。随机分为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A组、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B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C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D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E组、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F组、对照组G组和空白对照组H组,每组10只。注射Ⅰ型及Ⅲ型前胶原核酶A-F组,7d。对照组G组注射生理盐水7d。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观察分析各组胶原相对含量及分布的改变。同期选取增生性瘢痕来自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半年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庚组。脂质体包裹核酶转染实验组培养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羟脯氨酸含量、反转录多聚链反应法测量细胞内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含量。结果:①细胞上清羟脯氨酸含量: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2.33±0.04,2.32±0.04,2.42±0.04,2.41±0.05,2.20±0.03,2.12±0.04,2.85±0.07)μg/L,P<0.01。②I型胶原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0.796±0.034,0.834±0.017,0.860±0.026,0.838±0.023,0.842±0.031,0.858±0.037,0.940±0.037)μg/L,P<0.05。③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甲-已组明显低于庚组:(1.496±0.039,1.668±0.052,1.154±0.093,1.078±0.093,1.270±0.060,1.182±0.111,2.001±0.099)μg/L。④应用核酶前后瘢痕体积变化:A组、G组、H组实验前明显高于实验后[(28.31±2.10,25.60±1.20)(33.65±1.76,32.71±3.92)(29.53±2.50,28.80±2.71)mm3]。结论:所合成及扩增、转染的核酶可抑制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并能有效减少人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中瘢痕的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体外研究锤头型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核酶对各自靶RNA分子的切割活性及反应条件。同时观察两反义核酶对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含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重组质粒(pT-Ⅰ、pT-Ⅲ),经体外32P标记转录后形成产物靶RNA。同时将含特异性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T-gⅠ、pT-gⅢ)进行非标记的体外转录,产物(核酶)与各自的32P-靶RNA按不同的条件混和反应,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观察结果。将构建好的核酶以脂质体包裹后导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内,采用图像分析法观察核酶对成纤维细胞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 两种核酶在37 ℃、42 ℃均能有效切割各自的靶RNA,对Mg2+浓度的要求范围较宽(10~20 mmol/L);反应温度从65 ℃逐渐降至并维持在37 ℃的条件下核酶切割活性显著提高。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胶原蛋白生成降低,胶原生成明显受抑制。结论 针对α1Ⅰ型及Ⅲ型前胶原基因第2外显子片段的核酶能有效地在体外对靶RNA进行切割并能有效地抑制瘢痕中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实施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住院患者52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5例),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系统监测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气前后组内比较,各监测指标均有所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病死率及部分并发症(导管松脱、气道粘膜溃烂出血、痰梗窒息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时辅以系统监测和护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单中心儿童肝移植手术方式、围术期管理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自2016年1月—2021年1月2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一般结果、术后外科并发症以及预后.结果 本组25例患儿中,3例患儿术后2个月内死亡,门静脉狭窄2例,肝功能延迟恢复1例,术后2个月生存率为86...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对36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平均移植血管(2.6±0.7)支。结果 30例患者无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心绞痛减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全组无死亡,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7.2±10.3)h,ICU监护时间(47.9±11.6)h,住院时间(16.5±3.6)d。结论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低并发症,操作安全,围术期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