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抗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比较,Hcy组可见特征性DNA的"梯状"条带。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比较Hcy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相比,Hcy组eNOS mRNA水平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cy组相比,Hcy+Rg1组eNOS mRNA水平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和R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相比,Hcy组eNOS蛋白水平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cy组相比,Hcy+Rg1组eNOS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和R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能够抑制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上调血管内皮细胞eN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且与代谢综合征密切关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近几年,祖国医学在防治高尿酸血症愈受重视,而且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进展。该文主要是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对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400例CHD患者作为CHD组,根据病情、冠脉造影等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3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5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5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各组血浆DD、Fg、血清Hcy、hsCRP水平和以上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SAP组比较,UAP组、AMI组血浆D-D[(0.22±0.07)μg/ml比(0.67±0.15)μg/ml比(0.84±0.21)μg/ml比(0.99±0.24)μg/ml]、Fg[(2.61±0.57)g/L比(3.28±0.67)g/L比(3.66±0.54)g/L比(3.98±0.72)g/L]、血清Hcy[(6.57±1.12)μmol/L比(12.12±3.02)μmol/L比(13.79±3.21)μmol/L比(15.79±4.26)μmol/L]和hsCRP[(1.21±0.65)mg/L比(2.98±0.75)mg/L比(3.46±0.68)mg/L比(8.02±2.35)mg/L]水平均显著升高,且AMI组的显著高于UAP组,P均=0.001。与以上指标单独检测比较,四个指标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早期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4.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作为可行的皮肤替代物,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烧伤、皮肤溃疡等病变的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目的:观察转染血管紧张素Ⅰ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对烫伤后创面的修复及促血管形成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丁2008-03/11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鼠龄4周的雄性SD大鼠45只,体质量120-150 g,用于制备烫伤模型;牛Ⅰ型胶原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hAng-Ⅰ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与牛Ⅰ型胶原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烫伤模型创面.45只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下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在烫伤创面分别植入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血管紧张素Ⅰ的组织工程皮肤、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组织工程皮肤.空白对照组不移植任何组织和细胞,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移植后3,7,14,28 d取材,以扫描电镜、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检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创面修复及血管再生情况.结果:pEGFP-N1-hAng-Ⅰ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作用下,成功地进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出相应mRNA.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转染细胞有与目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血管紧张素Ⅰ抗体结合蛋白印迹条带.实验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细胞状态良好.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的愈合时间分别为(12.6±1.9),(15.4±2.3),(28.4±3.6)d,P<0.05.组织学检查见转染细胞组毛细血管生长及新形成活跃,移植后7,14,28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移植组和血管紧张素Ⅰ/胶原移植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22.8±1.4),(34.3±2.6),(57.4±6.1)条/mm2;(38.2±3.4),(53.2±5.8),(74.2±6.9)条/mm2,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Ⅰ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创面修复加速,与细胞因子局部定向释放,加强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方城县首次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城县属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 ,经多年综合性防治 ,于1990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 0 0 1年 6月首次发生 5例输入性恶性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例患者中 ,男 4人 ,方城县独树镇人 ;女 1人 ,原籍云南勐腊县 ,年龄 11个月~ 31岁 ,均为从缅甸返回的农民 ,于 2 0 0 1年 5月 5日~ 6月 3日在返回途中或回到当地后陆续发病。4例男性病人均有发冷、高热、出汗、头痛 ,迅速出现脑部症状 ,并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严重贫血等体征 ,5例患者经血检均查到恶性疟原虫。对现症病人和恶性疟原虫阳性者采取双氢青蒿素 7d+伯氨喹啉 3d,双疗程治…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冠心病心衰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评价MPV是否可以提供独立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以外的预后信息.方法 选择阜外医院因冠心病心衰的住院患者503例,记录他们入院时的NT-proBNP、MP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其他临床指标.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死亡及再住院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693天后,230例发生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多变量分析可以看出,MPV是冠心病心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20(1.048,1.419),P=0.017];在Kaplan-Meier分析中,将受试者以MPV、NT-proBNP中位数为分界线分2组,发现MPV、NT-proBNP低于中位数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MPV、NT-proBNP高于中位数组,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MPV>10.3%且NT-proBNP>1248.4fmol/mL组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比为4组中最高[HR:7.32(4.37,17.52)].结论 联合MPV和NT-proBNP检测可以提高单独检测NT-proBNP对心衰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提供独立于NT-proBNP以外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获得适用于心肌细胞膜片钳研究的单个心室肌细胞.方法 应用酶消化和机械分离的方法分离出生25~30 d的豚鼠心室肌细胞,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方面鉴定急性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活性,在电镜下观察活性较好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形态学特点,并选用活性较好的单个心室肌细胞进行膜片钳钳制,记录心室肌细胞Ik电流.结果 形态学方面:活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利用N-乙基.N'-[(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催化剂-乙二胺作为交联剂制备新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简称材料)并测试其细胞相容性.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作为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材料浸渍液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光镜下观察材料浸渍液中细胞的生长状况.将人成纤维细胞悬液接种于材料表面,制备人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培养7 d的复合物表面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状态,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材料浸渍液作用1、2,4、7 d后人成纤维细胞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98.00%、104.10%、110.80%、93.17%,毒性均为0级或1级.倒置显微镜观察人成纤维细胞在材料浸渍液中生长形态良好.扫描电镜下培养7 d的人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表面人成纤维细胞能很好的与材料黏附,材料表面细胞均生长旺盛形成许多伪足状突起,并分泌产生细胞基质.结论 新型海藻酸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人成纤维细胞的相容性良好,为其作为细胞生长支持物和进一步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