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骨髓腔内移植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骨髓腔内骨髓移植 (IBM-BMT)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 ,将供鼠 C5 7BL/6(H-2 b)骨髓细胞经微量注射器直接注入到经致死量照射后的受鼠 BALB/c(H-2 d )胫骨骨髓腔 ,在骨髓移植后 1、7、14天分别检测受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数 ;骨髓移植后 7、14天分别检测受鼠骨髓中的骨髓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S)。结果显示 ,IBM-BMT组小鼠移植后 7、14天的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 ,骨髓脾集落形成单位均显著高于传统骨髓移植组 (IV-BMT)(P<0 .0 1)。提示 IBM-BMT较 IV-BMT更能促进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褪黑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单独使用吉西他滨和联合褪黑素处理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生物因子活性检测(CCK-8)检测细胞活力;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褪黑素和吉西他滨单独或联合处理对PANC-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试剂盒测定活性氧的合成和膜电位水平;亚铁离子(Fe2+)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Fe2+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组中LC3、P62、GPX4和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吉西他滨单独处理48 h及72 h后PANC-1细胞活力受到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吉西他滨联合褪黑素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吉西他滨组,且细胞活力随着褪黑素的浓度升高而下降;细胞划痕、transwell及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吉西他滨联合褪黑素组较吉西他滨组比较,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得出吉西他滨联合褪黑素组的P...  相似文献   
44.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5例总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 5 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施行腹腔镜修补术。结果 :5 0例十二指肠穿孔 ,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5例胃穿孔 ,中转开腹行胃大部切除术 ;平均住院 8 5d ,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切除病理 :胃溃疡穿孔 4例 ,胃癌穿孔 1例。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具有安全、可靠 ,患者康复快和痛苦小等特点 ;而胃穿孔由于有胃溃疡恶变或原发胃癌的可能 ,故是否行穿孔修补术应该慎重 ,年轻患者可行修补术 ,术后随访 ;对 4 0岁以上的患者 ,最好行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5.
先天性门静脉闭锁极为罕见,文献报导甚少,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男,18岁,8岁发现脾大,曾多次就诊未明原因。14岁住我院内科治疗,肝穿刺活检无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正常。平素无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病人于96年5月10日突然呕鲜血500ml左右,急诊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46.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应用进展陈国庭李恒平综述杨玉岭审校山东莱芜钢铁总厂医院(27112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asystemicstentshunt,TIPS)是一种降低门脉高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D)等数据库中2016年3月1日之前关于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3992例患者和569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在杂合子模型中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种胃癌患病风险(CT vs. TT:OR=1.93,95%CI:1.35~2.75,P<0.05);而在亚洲人种中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有关。根据对照组人群的来源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以医院和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中均未发现有与胃癌易感性相关的等位基因或者基因型。在T<C亚组中,显性基因模型(CT+CC vs. TT:OR=1.40,95%CI:1.10~1.77,P=0.005)、纯合子模型(CC vs. TT:OR=1.59,95%CI:1.22~2.06,P=0.001)和杂合子模型(CT vs. TT:OR=1.33,95%CI:1.04~1.70,P=0.025)中发现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在等位基因模型和隐性基因模型中并未发现关联性。在T>C组未发现rs116149131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存在关联性。结论 miRNA-196a2 rs11614913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患病风险无关联性,但存在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8.
于祯  徐涛  李恒平  冯岩  杨庆林 《山东医药》2003,43(18):35-35
1998年以来 ,我院收治低位直肠癌 14 2例。现就直肠低位吻合保肛手术的有关问题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低位直肠癌 (距肛缘 7~ 4 cm) 14 2例 ,男 94例 ,女 4 8例 ;年龄 2 8~ 74岁。低位吻合术 10 2例 ,拖出式手术4 0例。就诊症状为便形变细、粘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消瘦等。直肠指诊触及菜花状或溃疡型肿物 ,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确诊 ,腔内超声检查示癌肿均未侵透肌层 ,CT检查示直肠周围无浸润及远处转移。病理组织学分型为高分化腺癌 4 2例 ,中分化腺癌 6 0例 ,低分化腺癌 2 8例 ,粘液腺癌 12例。治疗方法 :1术前准备 :术前 3天口服庆…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口服卡培他滨片,推荐剂量为1 250 mg/m~2,2次/d,早晚各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鸦胆子油口服乳液,1支/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为54.00%,疾病控制率(DCR)为74.00%;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74.00%,疾病控制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A199、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口服乳液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小窝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癌表达及其两者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7例膀胱癌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CAV-1、MMP-2的表达。培果CAV-1、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膀胱腺癌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有显著性差异(P〈0.01),CAV-1在G1、G2、G3膀胱移行细胞癌阳性率分别15%、40%、68%,临床分期浸润型表达明显高于表浅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2在G1、G2、G3阳性率分别20%、40%、72%,临床分期浸润型表达明显高于表浅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CAV-1和MMP-2在膀胱癌表达有明显正相关(P〈0.01),在正常膀胱黏膜无相关性(P〉0.05)。培论CAV-1,MMP-2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提示CAV-1可能促进MMP-2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