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29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51篇
  2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炭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检获的淋巴结数、黑染淋巴结数及病理证实淋巴结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共检获淋巴结670枚,纳米炭组(20.40±7.61)枚/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9±5.32)枚/例,P<0.01。纳米炭组检获黑染淋巴结302枚中,癌转移淋巴结40枚;未黑染淋巴结106枚中,癌转移淋巴结6枚。对照组检获262枚淋巴结中,癌转移淋巴结26枚。黑染的淋巴结中癌转移率更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量和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对直肠癌淋巴结清扫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双肺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方法置入支架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入选本研究,男59例,女24例,年龄(57±9)岁,DES组43例,BMS组40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而未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为对照组,男30例,女5例,年龄(59±11)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72 h、2 w和1个月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hs-CRP水平,术前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特征相似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48、72 h DES组和BMS组患者较单纯进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8.34±2.78)、(15.11±3.37)vs(4.51±2.97)mg/L,P<0.01;(8.98±3.56)、(13.63±4.28)vs(3.82±2.65)mg/L,P<0.01〕;同时,DES组血浆hs-CRP水平较BMS组显著降低〔分别为(8.34±2.78)vs(15.11±3.37)mg/L,P<0.01;(8.98±3.56)vs(13.63±4.28)mg/L,P<0.01〕。结论 PCI术后可显著升高血浆hs-CRP水平,但DES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表明DES可明显抑制PCI术后诱发的急性炎症反应,有降低再狭窄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拟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MSA)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不良反应与处理策略。 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入排标准,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共纳入43例GERD患者接受MSA治疗,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手术。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24 h酸暴露总时间、受试者服用PPI药物情况及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GERD-Q)。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本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ONC-16009512)。 结果43例接受MSA治疗患者中,23例完成1年的随访,24 h酸暴露总时间术前9%(6.2%~13.4%),术后0.4%(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GERD-HRQL评分为11(8~14),术后1年为6(6~11),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术前全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术后持续性服用PPI药物患者为5例(21.7%,5/23)、入组患者可正常嗳气、打嗝。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6%(37/43),其中95%(35/37例)为轻中度,均在术后1~3个月缓解。2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严重吞咽困难,术中分别植入13、14号MSA,均将装置取出。其余腹泻、腹痛、便秘、恶心等并发症,除1例腹泻患者住院治疗外,其余均对症治疗。术后仍有反酸症状持续者27例,短期缓解者13例,存在症状超过3个月的13例,以轻中度为主。1例因反流严重取出装置。1例因胸痛取出装置。 结论SS-MSA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吞咽困难,短期内大多数均能缓解。选择好适当型号的MSA装置,良好的术前宣教、术后饮食指导将保证该术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皮层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和Aβ1-42的表达影响,根据Aβ的血脑屏障清除途径,探讨电针治疗AD的机制。方法 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10只,以C57BL/6野生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电针"涌泉""百会"治疗6周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皮层Aβ1-42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皮层和血清Aβ1-40和Aβ1-42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致密性老年斑沉积,电针治疗组相对减少;ELISA检测皮层和血清Aβ1-40、Aβ1-42电针治疗组较模型组都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降低皮层和血清中Aβ水平,且电针组对具有神经毒性的Aβ1-42的水平降低较明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AD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6.
大黄素对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对家兔离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观察其浓度效应剂量。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学部完成。选择雄性家兔1只作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动物来源,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细胞培养成功后分2组:对照组和大黄素组。对照组不加药,大黄素组按剂量分为5个亚组即1.25,2、5,5,10,20mg/L组,每组6孔。选用生长良好的第三四代细胞,加^3H-标记的胸腺脱氧核苷酸行液闪计数以表征细胞增殖的程度,细胞增殖测定采用酶标仪上比色(波长为570nm)用吸光度值表示。超过氧化物歧化酶测定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直接以每毫升培养液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kat表示。脂质过氧化物测定采用改良TBA微量法,以脂质过氧化物的稳定终产物丙二醛浓度(nmol/L)表示。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用SNK法进行均数之间的显著性检验。结果:①大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大黄素剂量的增加,吸光度值逐渐减少,抑制率逐渐增高。大黄素5,10,20mg/L剂量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594&;#177;0.037,0.410&;#177;0.014,0.301&;#177;0.024,0.730&;#177;0.041,P〈0.05)。②大黄素对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人量的影响:随着大黄素剂量的增加,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人量逐渐减少,抑制率逐渐增高。大黄素5,10,20mg/L剂量组每分液闪计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黄素(33537&;#177;3713.29304&;#177;4336,21155&;#177;1938,73958&;#177;2276,t=5.862,7.330.18.688,P〈0.05)。③大黄素对超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大黄素剂量1.25,2.5mg/L剂量组,超过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5,10,20mg/L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8.19&;#177;3.56),(127.48&;#177;4.59).(140.23&;#177;4.96),(100.16&;#177;9.83)kat/L,t=4.224.6.170.8.914,P〈0.051。④对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影响:随着大黄素剂量的增加,其水平逐渐减少,当大黄素剂量为5,10,20mg/L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2.336&;#177;0.113),(1.945&;#177;0.135),(1.381&;#177;0.193),(3.110&;#177;0.256)nmol/L,t=6.774,9.857,13.187.P〈0.051。结论:随着培养液中大黄素浓度的增加,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逐渐增强,同时丙二醛水平逐渐降低,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此,此作用均从5mg/L剂量组开始,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67.
学术背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整形外科最重要的难题,目前的各种方案都存在一定缺陷,脂肪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目的:分析脂肪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及目前方案的缺陷,对其将来可能的临床应用进行相应展望.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 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7-07相关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的文献,检索词"fat,Tissue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01/2007-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脂肪,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榆索到英文文献241篇,中文文献101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纳入标准:与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构建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276篇.文献评价:保留66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资料综合: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要素包括细胞类型、支架和血液供应及微环境.脂肪组织的缺损和不足是常年困惑整形外科医生的问题.通常采用的自体游离组织移植中,移植物的吸收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目前,鉴于重建美容外科的巨大需求,脂肪组织的组织工程构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结论:组织工程化的脂肪组织真正应用丁临床,移植物必须能长年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组织工程化的脂肪将能为临床彻底解决软组织缺损等难题展示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PCR用于白血病残留病检测时常利用的靶基因有:染色体平衡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及其转录产物、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和癌基因。已发现用PCR检测残留病,对t(9;22)~ 、t(15;17)~ 、t(12;21)~ 、t(4;11)~ 、IgH/TCR重排~ 白血病具有明确预后和诊断意义,而对t(8;21)~ 、t(1;19)~ 、inv(16)~ 白血病及以WT1基因为靶基因的残留病检测作用并不明确;在与FAB分型符合性方面,MLL基因、WT1基因符合性较差,而t(9;22)、t(15;17)、t(8;21)、inv(16)、t(12;21)、t(1;19)易位、IgH/TCR重排符合性较好。近年又有多种改进的PCR用于残留病检测,包括多重PCR、实时定量RT-PCR、热启动PCR及锅柄PCR、t(9;22)染色体易位分析系统等。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中5-HT、CRH、ACTH、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外源性褪黑素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褪黑素高剂量组、褪黑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和孤养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灌胃给予治疗组不同剂量(5.0、10.0 mg·kg-1)的褪黑素加以干预,以体重、糖水试验、旷野试验观察实验前后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鼠血清中5-HT、CRH、ACTH、CORT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从第7天开始,模型组、褪黑素低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体重增长趋势开始降低,从第14天开始,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有下降趋势;从第14天开始褪黑素低剂量组、褪黑素高剂量组的糖水摄入量增长趋势降低,模型对照组的糖水摄入量呈下降趋势;第21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和褪黑素高剂量组大鼠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都有显著性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5-HT的含量降低、血清CRH、ACTH、CORT含量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的血清5-HT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CRH、CORT、ACTH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行为有改善作用,也可以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5-HT的含量,降低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CRH、ACTH、CORT的含量,但它们之间的具体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输尿管外支架管与双J管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由笔者主刀实施无管化PCNL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选取输尿管外支架管组与双J管组各30例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内支架管相关性不适、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需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的区别。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一期顺利完成,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需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5.32±27.78)和(67.51±30.53)min、支架管相关性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0.0%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管化PCNL术后短暂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管是安全有效的,与双J管相比,并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相反它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不需第二次内镜手术拔除内支架管,减少了内支架管相关性不适,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节约了医疗成本,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