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Nanog是近年来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内发现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该因子对维持ES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全能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Nanog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小鼠睾丸中克隆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基因gdnf,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支持细胞,以便用作培养精原干细胞(SSCs)的滋养层。方法:以正常成年昆明鼠为材料,提取小鼠睾丸组织中总RNA后,以RT-PCR技术克隆小鼠睾丸gdnf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TM4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株),在转染后40h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克隆小鼠睾丸gdnf基因的cDNA,测序正确,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显示转染后的支持细胞中有GDNF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为以转染了gdnf基因的支持细胞作饲养层培养SSC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牛血清及维生素对小鼠生精上皮细胞冻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C)、维生素E(VE)及小牛血清 (NBS)对冻存小鼠生精上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在DMEM培养液 10 %二甲基亚砜 (DMSO)的基础上 ,分别添加 0~ 2 0 %NBS ,以及在DMEM培养液 10 %DMSO 10 %NBS的基础上 ,分别添加 15 0 μg/mlVC及 5 0 μg/mlVE,冷冻保存 7d龄小鼠生精上皮细胞 ,37℃水浴复苏 ,锥虫蓝染色检查细胞复苏率。 结果 :冻存液中分别含 0、5 %、10 %及 2 0 %NBS时 ,细胞复苏率分别为 83.4 %、84 .7%、85 .7%及 83.6 % ,各复苏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冻存液中分别含 15 0 μg/mlVC及 5 0 μg/mlVE时 ,细胞复苏率分别为 88.0 %及 82 .9% ,其复苏率与未加维生素的冻存液组 (85 .7%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在冻存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BS及添加抗氧化剂VC或VE,对小鼠生精上皮单细胞冻存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不能显著提高细胞复苏率  相似文献   
14.
探索以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为种子细胞、以液态胶原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层的可行性。体外分离并规模化扩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以Ⅰ型液态鼠尾胶原为支架,按自然子宫内膜的结构在体外重建具有两层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体外培养14天时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鉴定。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再造子宫内膜片层在胶原材料中能够较好地维持双层结构,上皮层呈CK18阳性,在某些部位还能够形成极化的柱状上皮。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内膜片层具有子宫内膜组织的双层结构与极化上皮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小鼠睾丸组织Bmi1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克隆小鼠Bm i1 cDNA并进行原核表达,为下一步制备BM I1多克隆抗体奠定基础。方法:从小鼠睾丸组织中克隆Bm i1 cDNA,测序并利用BLAST程序比对证明该基因序列正确后,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 c-Bm i1,将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中,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检测重组目的蛋白。结果:成功克隆了小鼠Bm i1 cDNA,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H is标签抗体和BM I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小鼠睾丸组织中Bm i1基因有表达;成功克隆了小鼠Bm i1 cDNA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正确表达了重组蛋白rBM I1。  相似文献   
16.
<正> 熊掌为我国传统的名贵食品,我国东北地区民间流传“熊冬季是靠用舌舔其掌而生存”。有关熊掌的组织结构已有报道,但对其营养价值尚未能充分阐明。我们在以往研究熊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对熊掌中氨基酸的成分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旨在开辟人造营养食品的新途径,并为熊掌加工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并鉴定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自增殖相关的蛋白因子,并深入探讨其对SSCs自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运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等蛋白组学的方法,筛选并鉴定与小鼠SSCs自增殖可能相关的蛋白因子;克隆所筛选蛋白的基因,使其与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融合,构建载体pEGFP-stathmin。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精原细胞及睾丸支持细胞,使其在该细胞中过表达。分别培养1、3和5d后,以MTT法对细胞进行计数;通过原位杂交,对所筛选蛋白的基因在精原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筛选了4种与SSCs自增殖可能相关的蛋白,stathmin即是其中一种。在转染融合基因后培养的第2、4、6天时,stathmin转染组精原细胞数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组以及正常对照组(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athmin主要表达在精原细胞中,而在精母细胞中有弱表达。结论:stathmin对小鼠精原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该影响极有可能作用于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的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