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机械瓣置换术后为防止血栓并发症需终生抗凝,用华发林或加用阿司匹林,必须达到抗凝监测的国际化标准(INR2.0-3.5).其中有少数患者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置永久性起搏器,但长期抗凝治疗以及心脏长大等为起搏器植入手术带来较多风险.我科从1998-2003年中,为5例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显示起搏器感知和起搏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基础治疗组Ⅰ(IR+rGHⅠ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冲击治疗组Ⅱ(IR+rGHⅡ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四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设再灌注2、4、24和48h时相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原位末端探针标记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IR组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结构破坏,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部分线粒体空泡化;在再灌注后的同一时点,IR+rGHⅠ组线粒体结构破坏程度减轻,空泡化不明显,而IR+rGHⅡ组与IR组相比,线粒体结构破坏的程度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IR组再灌注2?h开始出现心肌细胞凋亡,24h达高峰,再灌注后48?h凋亡指数下降;IR+rGHⅠ组与IR组的4个时点分别进行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显著(P分别<0.05、0.05、0.01、0.01);IR+rGHⅡ组与IR组的4个时点分别进行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无差别(P>0.05)。结论:术前7d皮下注射rGH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而术前30s给予rGH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3.
2 038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了解对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5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绵阳市3家医院上述3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有2038人。1998、2001和2005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和77.6%、洋地黄类40.2%、42.4%和68.6%、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18.2%、30.3%和62.4%、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14.9%、31.2%和62.6%、硝酸盐类42.5%、48.2%和56.9%、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和17.7%、钙离子拮抗剂17.5%、18、3%和22、3%。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0.8%,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1.5%。结论 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动态,分析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绵阳市3所医院1998,2001和2004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数据库,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绵阳市3家医院3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882例。1998年,2001年和2004年药物使用率分别是:利尿剂63.7%→68.1%→74.5%、洋地黄类40.2%→42.4%→67.9%、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18.2%→30.3%→59.2%、β+blocker(口受体阻滞剂)14.9%→31.2%→60.1%、硝酸盐类42.5%→48.2%→56.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25.7%→28.9%→20.7%、钙离子拮抗刺17.5%→18.3%→20.1%。不使用β-blocker的主要原因是窦性心动过缓。不使用ACEI/ARB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未考虑使用β-blocker占不用原因的32.6%,未考虑使用ACEI/ARB占不用原因的34.6%。结论提示自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绵阳市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药物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5.
药学研究中经常遇到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一般常采用正交试验来完成。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使试验点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性质。所谓“均衡分散”是指在一个整体的全面试验中,用正交表挑出来的试验点分布均匀,代表性强。所以只要通过部分试验,就能反映全面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36.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约为0.05%(尸检发现)。其中粘液瘤占30%~50%,大部分位于左心房(90%)或右心房,亦可侵犯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肺动脉瓣少见,文献曾有4例报道(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2),其中2例经病理证实。我院2003年8月收治肺动脉瓣粘液瘤患儿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7.
138.
12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结果.结果:1988年9月~2004年1月共收治127例心脏肿瘤患者,占同期所有体外循环手术的2.48%(127/5128).其中男性44例,女性83例.年龄10个月~72岁,平均(39.89±16.75)岁.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肿瘤位置和瓣膜功能情况.围手术期总死亡率8.66%(11/127).良性肿瘤组死亡率为6.03%(7/116),恶性肿瘤组死亡率为37.5%(3/8).两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别(P<0.05).60岁以下患者113例,死亡7例(6.19%),60岁以上(包括60岁)14例,死亡3例(21.43%).两组患者死亡率无差别(P>0.01).出院病人116例,随访97例(83.62%),随访时间3个月~15.3年.其中粘液瘤复发8例,复发次数为1~3次,复发时间间隔1年~15年,平均(4.77±4.57)年.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超声心动图对其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手术摘除肿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肿瘤是否为多源性生长.  相似文献   
139.
血清胱抑素C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讯  李德才  李斌  陈福琼 《临床荟萃》2007,22(12):840-84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肾脏损害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31例心力衰竭患者、31例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Cys-C、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并进行Cys-C与LVEF、MA等相关性分析。结果Cr、BUN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Cys-C、MA水平较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Cys-C(1.66±0.21)mg/L vs(1.28±0.40)mg/L、(1.03±0.39)mg/L,MA(89.8±58.4)mg/L vs(17.5±15.9)mg/L(、11.6±7.9)mg/L,均P<0.01];Cys-C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1),Cys-C与MA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早期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程度愈重,肾功能损害愈明显;Cys-C检测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  相似文献   
140.
1998年6月~2003年6月,我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患儿12例(占0.45‰),因发现及时、抢救措施得当。无1例死亡,均康复出院。在此,对呼吸道梗阻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