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蕨麻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蕨麻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的块根,具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功效,主治营养不良,病后贫血及脾虚腹泻等,为常用藏药。蕨麻的应用历史悠久,在汉、藏文字资料中均有记载,临床调查和实地考察也证实其具有较好的补益作用,然而有关的药理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蕨麻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中药外用制剂拔毒生肌散(BDSJS)中汞成分在破损皮肤大鼠体内的蓄积情况。方法:破损皮肤大鼠连续涂敷BDSJS 4周,分别在给药4周及停药4周测定血液、尿液、肾脏中汞的含量;测定大鼠的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含量、肾功和肝功等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并观察肾等脏器的组织形态。结果:给药4周,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汞、尿汞、肾汞含量均明显升高;停药4周,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尿汞含量分别下降89%,78%,93%,肾汞含量分别下降55%,51%,57%,血汞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BDSJS对肾脏的影响最明显。高剂量组大鼠的肾脏系数、尿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可见2只大鼠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停药4周,肾脏系数、尿β2-微球蛋白及肾脏的组织形态变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BDSJS连续给药4周可导致汞成分在血液和肾脏中的蓄积,主要蓄积在肾脏。当肾脏中的汞成分达到一定量时,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BDSJS 2.2 mg.cm-2可造成肾小管的轻度损伤,但其损伤是可逆性的,停药4周后可基本恢复,1.1 mg.cm-2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破损皮肤模型大鼠连续给予朱红膏4周和停药4周各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对汞蓄积和肾组织形态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破损皮肤对照组、朱红膏低、中、高剂量组。于连续给药4周和停药4周后,分别测定尿汞、血汞、肾汞、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蛋白(PRO)和尿液pH,计算肾脏系数,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连续给药4周,3个剂量组大鼠尿汞、血汞和肾汞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且存在量毒关系。停药4周,3个剂量组大鼠尿汞和血汞含量均恢复正常,肾汞含量仍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大鼠NAG显著升高。停药4周,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结论:对破损皮肤大鼠长期大剂量使用朱红膏会出现汞蓄积,有可能造成肾组织损伤,临床使用朱红膏应积极监测患者体内的汞含量和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4.
小学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课堂学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从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筋骨草总环烯醚萜(iridoids in Ajuga decumbens,ADI)对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干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微球体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运动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法分析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或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5~80 mg·L-1ADI能浓度依赖性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微球体形成的数量和体积,减少CD44+CD24-/low细胞亚群比例(P0.05,P0.01)。10~40 mg·L-1ADI对乳腺癌MCF-7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ADI能明显降低p-ERK,p-Akt,干性标志物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SRY相关的HMG盒转录因子-2(Sox-2)和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Ecat4或Nanog)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筋骨草总环烯醚萜能有效地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转移潜能等"干性"特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相关干性标志物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观察999感冒灵全方中中药组分与化学药组分配伍后在药效学作用上的协同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分别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非特异性炎症模型和酵母菌致大鼠发热模型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细菌生物被膜(Klebsiellar pneumonia,KPN)模型上,比较感冒灵全方、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的抗炎、解热作用的异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感冒灵全方组小鼠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减少,小鼠的耳肿胀度明显减小,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组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感冒灵全方组、化学药组分组、中药组分组大鼠胸腔渗出液TNF-α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感冒灵全方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8,化学药组分组大鼠血清TNF-α,IL-8和中药组分大鼠血清IL-8浓度明显降低;感冒灵全方组和化学药组分组大鼠分别于药后4~8 h体温升高值明显减小,中药组分组大鼠的体温升高值无明显差异。感冒灵全方在55~13.75 g·L~(-1)、中药组分在45~22.5 g·L~(-1)、西药组分在10 g·L~(-1)时可显著降低细菌生物被膜的活菌量。扫描电镜显示,感冒灵全方(55 g·L~(-1))和西药组分(10 g·L~(-1))可破坏KPN生物被膜,中药组分(45 g·L~(-1))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KPN生物被膜。结果表明,感冒灵全方具有明显的抗炎和解热作用,对成熟KPN生物被膜具有破坏作用。感冒灵化学药组分和中药组分在抗炎和抑制成熟KPN生物被膜内活菌量方面显示明显的协同作用,但在解热方面未观察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7.
WHO认为,中医药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使用。为了顺应新形式的发展,我国政府近年来支持了大量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给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良好契机。本文结合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工作经验,针对中医药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的组织申报、协议签订、选题立项和过程管理等提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建议及时总结中医药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经验,不断提升合作项目中标率和执行水平,取得切实成效,有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8.
刘连凤  高建梅  李建荣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73-2074
为了解我区麻疹疫苗(MV)免疫效果,客观评价免疫工作质量,我们于1985—2005年在怀柔区7个镇开展了MV免疫效果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怀柔区7个镇8月龄无MV接种史的538名健康儿童。1.2样本采集对每1名调查对象在接受麻疹免疫前作基础抗体测定,在麻疹基础免疫后1个月作免疫后抗体测定。方法是每次采集指血0.5 m l,分离血清送检。1·3疫苗来源所用疫苗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4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抗体滴度<1∶200为阴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通过对昆明市近3年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探索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防治模式,为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在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前后,采用问卷方式对项目县4~6年级学生和育龄妇女进行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结果 干预后4~6年级学生和育龄妇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明显提高,分别为95.14%...  相似文献   
30.
绿原酸对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未致敏和致敏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正确评价绿原酸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地位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未致敏RBL-2H3细胞和致敏RBL-2H3细胞模型,观察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过敏介质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中性红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法检测 Annexin V阳性细胞率.结果:绿原酸和绿原酸完全抗原直接刺激RBL-2H3细胞并未引起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反应;将RBL-2H3细胞与绿原酸或双黄连致敏血清共孵育致敏后,绿原酸完全抗原再次作用于细胞,可引起细胞组胺释放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Annexin V阳性细胞率和中性红染色脱颗粒细胞率均明显增加.结论:绿原酸作为小分子物质,以半抗原形式存在,本身不具有致敏性,但它能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引起过敏反应.绿原酸作为双黄连注射剂的一种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双黄连注射剂引起变态反应的一种致敏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