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加快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我们应用PB6.5自行开发了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组成,应用特点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2.
睾丸引带形态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睾丸下降之前 ,从睾丸下端至阴囊底有一结缔组织索 ,它在睾丸下降的过程中可能起着牵引或引导睾丸进入阴囊的作用 ,因此被称为睾丸引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睾丸引带与睾丸的下降和发育关系密切 ,如参与隐睾和睾丸发育不良等的发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的发病率有着成倍增加的趋势[1] 。在进一步探究这些畸形的发生机制中 ,睾丸引带这个影响睾丸下降和发育的重要睾丸外因素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关注。本文主要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对近年来睾丸引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形态学睾丸引带的研究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2 ] ,最初的研究 (小鼠 )发现孕早期睾丸引带如球状 ,其中含有疏松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发育为原纤维细胞 ,再演变为横纹肌细胞 ,并在孕末期发育成为形态可辨的横纹肌束 ,最终与腹壁阴囊相连。在此过程中引带发生螺旋收缩以产生张力并引导睾丸下降。随后的研究更进一步证明和丰富了引带的形态观察。如发现睾丸引带组织中有富含大量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的横纹肌组织以及与血管相关联的稀疏平滑肌细胞(兔 ) ;也有原始间充质细胞和丰富的细胞间质如粘多糖 (猪 ) ,在孕 77~ 81d时引带中含...  相似文献   
43.
李建宏  李福玉  王明和 《重庆医学》2002,31(11):1150-1150
患儿 ,女 ,3个月 ,早产儿。患儿为剖腹产 ,出生时较顺利 ,体重 2 .6kg ,以后生长发育良好 ,无反复感染及重大创伤史 ,预防接种齐全。因发现右腰部包块 2月余而入院。病程中无发热、血尿等不适。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体重 5 .1kg。全腹软 ,右腰部可扪及一质地较硬包块 ,直径约 6 .0cm大小 ,边界清楚。血液检查 :白细胞 86 0 0 ,N0 .5 4 ,肝肾功能均正常。B超提示包块为实质性 ,CT见包块边界较清 ,大小约 3.0cm× 4 .0cm× 4 .0cm ,包块内密度较低 ,结构欠清 ,仅在其外下缘可见少量残存肾实质 ,诊断为右肾母细胞瘤。于全麻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新生小鼠生殖系统整体原位固定、横断面连续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的研究方法,整体展现正常及异常状态下新生小鼠睾丸引带的形态结构,以探讨应用整块组织固定、连续切片显微研究的方法在判定生殖系统形态异常中的适用性。方法:正常及孕期(9~17d)接触不同剂量外源性雌激素己烯雌酚(DES)的新生雄性昆明小鼠,切取其腹部(自膈下)固定、包埋,作连续切片、染色。显微镜下顺序摄像,分析睾丸引带的形态结构,并测算其相应位置和大小。结果:显微连续观察显示新生小鼠睾丸引带的结构清晰,形态结构各段变化较大且左右不对称,DES对睾丸引带形态结构发育的影响各段不尽相同,而且明显影响整个引带的长度。结论:孕期接触DES对新生小鼠睾丸引带的发育有明显影响,其影响是整体性的。整块组织切片显微连续研究对睾丸引带或及其它相关生殖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和精确。  相似文献   
45.
小儿粒细胞肉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宏  胡廷泽  林蓉  谭欣 《重庆医学》2000,29(4):375-376
粒细胞肉瘤 (以下简称GS)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粒 )肿瘤样增生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外文献近 10年来仅见个案报告 ,国内也未见对小儿该病的系统 ,详细的介绍 ,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 ,常造成临床误诊。通过我院 1990年以来收治 4例该患儿诊治的经验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例 1,男 ,14月。以全身多处皮下包块 1年入院。患儿 2月时右耳及右股前即有皮下包块 ,后左胸及右额角也出现类似包块 ,但右耳包块渐消退。体检 :四处包块均有褐色色素沉着 ,质硬 ,薄约 0 5cm ,边界清楚 ,活动无压…  相似文献   
46.
胫骨缺如也称为轴旁性胫骨半肢畸形。我院近期收治先天性左侧胫骨缺如伴左足九趾畸形,现报告如下。患儿,男,20d,因生后发现左小腿短小伴左足九趾畸形而就诊。体查:一般情况好,左小腿明显短缩、细  相似文献   
47.
文章根据药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医院的整体业务,探讨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设计出符合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的门诊药房流程,优化了医院现有的药房流程,提高了药房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构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VBAC)人群缩宫素(OT)智能调控模型,进一步探索产时OT用药的智能精准调控方案。方法:收集2014 年1月至2020 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在产程中使用OT的VBAC产妇相关资料,对电子病历资料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筛选建模变量,并结合胎心宫缩图提取的胎心、宫缩频率等变量,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OT调控模型,同时与Logistic回归模型和传统决策树进行比较,以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值评价模型预测性能,并验证模型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共纳入124例VBAC产妇,1 005条OT调节记录,XGBoost模型性能最佳,5折交叉验证下模型的准确率为0.82,查准率0.84,召回率0.80,F1值0.82,其中宫缩持续时间、宫腔压力、胎心、宫缩频率和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是对建模贡献度较大的变量。临床验证表明预测模型精确度接近专家的决策水平,并优于低年资助产士。结论:本研究基于XGBoost构建OT调控模型,实现了产时OT的实时智能调控,其响应速度快、模型精度高、外推性强,对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纠正性大血管错位伴房间隔缺损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 [例1],男,61岁, 以间断性胸闷、气短7年,加重伴心悸7月为主诉.于2004年10月29日入住我院.7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气短,无胸痛,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颜面四肢水肿,夜间可平卧休息.在当地医院未能明确诊治,此后每遇劳累上述症状加重,休息或自服"氢氯噻嗪、地高辛"后可缓解.近7月来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伴心慌、双下肢水肿,严重时伴出汗,夜间平卧后感心前区憋胀感,自行静脉输注丹参等药物,症状时好时坏,劳累后加剧,在当地医院行心包穿刺术休克,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小便量少.既往体健,生活规律,吸烟量少,偶有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