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7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341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01篇
口腔科学   148篇
临床医学   1246篇
内科学   626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423篇
外科学   794篇
综合类   2367篇
预防医学   854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1204篇
  29篇
中国医学   792篇
肿瘤学   34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583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pH-敏感甲硝唑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制备pH-敏感的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凝胶,作为甲硝唑治疗胃溃疡控释给药系统的载体。方法 用戊二醛交联适宜比例混合的壳聚糖、PVP混合物,负载甲硝唑或不负载甲硝唑,制备载药水凝胶及空白水凝胶,再冷冻干燥形成半渗透聚合网状物Semi-IPN。用扫描电镜观察性状结构,用测角仪测定其辛烷接触角,用电子天平测其在不同pH介质中的膨胀率,用红外测定了其特征峰,同时考察了载药水凝胶体外释药特性,初步药理实验判断其对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结果 水凝胶具多孔性,且可很好地负载甲硝唑。辛烷接触角为(143.8±1.02)°,显示本品有较大的亲水性。膨胀率随pH的降低而增大,红外图谱说明水凝胶在酸性介质中膨胀时有-NH2质子化。甲硝唑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也随pH降低而增大,在pH 1.0介质中,3 h达最大释放量87%。初步药理实验表明,与对照组及甲硝唑片治疗组相比,该甲硝唑水凝胶对胃溃疡具有较优的治疗作用(P分别<0.01及P<0.05)。结论 甲硝唑水凝胶具有pH-敏感膨胀性,可改善甲硝唑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胃溃疡的新型胃部控释系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2.
笔者于2002年~2003年采用加减银翘散治疗风热血燥型皮肤病:银屑病、玫瑰糠疹、过敏性紫癜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人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rusB19,HPVB19)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接触和使用血液制品等在人群中传播[1],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5例血液病患儿血清HPVB19-DNA,结果总阳性率为26.6%,其中急性白血病占38.8%(7/18),ITP占40.0%(4/10),过敏性紫癜占8.3%(1/12),再障5例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对照组10名正常儿童均为阴性。将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4.
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60例临床观察王军蒋志亻屯我院于1997年7~9月,在妇科门诊应用奥平(干扰素栓)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60例(其中轻度糜烂26例,中度糜烂21例,重度糜烂1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7~9月在门...  相似文献   
35.
近期本科应用小剂量局麻药行骶管阻滞用于会阴区小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因其易掌握、快捷、安全、成功率高、应用广泛,值得在基层卫生队及门诊部推广。1临床资料本麻醉方法可用于成人各种会阴区短小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瘘挂线或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直肠脱垂矫治术、包皮环切术等。禁用于骶区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及脊柱或骶部严重畸形患者。常规备皮,术前半小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或不给,入室前排空大小便,开放静脉通路。麻醉:⑴体位患者取侧卧位腰背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⑵药物准备:配好1%利多卡因10~15ml。⑶穿刺点定位:由尾骨尖沿中线向头部按摸,约4cm处可触及骶裂孔,在孔的中点向头端约~3cm骶骨裂开处即为穿刺点,最高不得超过骶2水平。⑷穿刺操作:常规消毒后,用配好麻药带7号针头注射器于穿刺点作皮内小丘后,垂直刺进皮肤,当刺到骶尾韧带时有弹韧感觉稍作进针有阻力消失感觉,随即碰到骨质,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固定注射器并推药,否则应放弃穿刺。⑸推药:推药时不宜过快且每推3~5ml必须回抽,观察有无回血以及腰麻症状,如出现推药阻力较大,且局部隆起或患者有强烈胀痛感,说明穿刺深度不够不在骶管内,或过深在韧带或骨膜中,应适当...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及癌的筛查方法、注意事项,总结出发病趋势和现象.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2年5月阴道镜门诊的718例病历.结果及结论①阴道镜可放大并照亮表层上皮及下面相连的基底组织,能从视觉上和组织学上确定几乎所有宫颈和下生殖道的健康状况;②通过比较传统巴氏宫颈抹片、CCT与阴道镜病理符合率,并考虑到卫生经济方面的原因认为传统巴氏宫颈抹片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应进一步提高阅片水平、推广TBS汇报系统、强调正确的取材方法、改进现在的取样器;③宫颈器趋于年轻化,应进一步加强妇女防癌三级预防,阻断癌前病变的发展;④不典型腺上皮及不满意阴道所见应规范处理,实施子宫颈管内膜刮除术、分段诊刮和官腔镜检查.⑤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重视HPV阳性的宫颈单纯增生患者的追踪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7.
胸腺癌并早期肺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憋气,偶有咯血,为痰中带血丝,量少。在外院经抗炎、止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后行胸部CT检查发现纵隔占位,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查体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无口罗音。ESR 2mm/h,CEA 1.89(0~10)mg/L。复查CT示:①双肺内未见异常;②左侧中纵隔(主动脉水平)有约4.5cm×3.5cm×3.0cm块影,不随大动脉强化,边缘清楚,内无钙化及脂肪灶。于8月16日在全麻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左胸后外侧切口,经第5肋间入胸,见无积液,胸膜无粘连,主动脉窗处有一凸起物约2cm×3cm×4cm,无粘连,完整切除。术后1周,患者出现阵发…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一步法免疫色谱干膜层析活性卡,快速检测了40例AMI患者的CTNI并与CK-MB作对照。结果 (1)发现CTNI和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90%、6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2)两者特异性分别为92.9%、85.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3)心脏病患者CK-MB也有升高,而CTNI阴性。结论 CTNI活性卡操作简单,灵敏性高,可用于床边检测。  相似文献   
39.
白内障摘除手术可因手术创伤增加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以及Irvine-Gass综合征(IGS)的发病风险。准确鉴别DME与IGS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远期视觉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DME的鉴别诊断及预防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NPDR患者白内障摘除手术后DME的及...  相似文献   
4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易耐药、缺乏特异性等缺点。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它将肿瘤治疗从“点”向“面”转换,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调控为重点,进而控制肿瘤进展的新策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研究最充分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近年来,靶向PD-1及其配体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疗法凭借其特异性较强、副作用小等优势,已经在NSCLC治疗中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靶向PD-1/PD-L1通路的单一抗体治疗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基于PD-1/PD-L1通路的靶向免疫疗法联合其他肿瘤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例如放化疗、双免疫检查点、免疫调节物质,甚至肠道菌群调节均可联合抗PD-1/PD-L1单抗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这些联合疗法各有其优缺点,其协同作用机制也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对于NSCLC而言,更多基于PD-1/PD-L1阻断的新型联合疗法也在探索中,从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