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01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服消心痛;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补阳还五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9.07%。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2.
背景:研制具有结构与功能化仿生作用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在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环境中进行。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仿生复合支架材料植入体内后诱导成骨和促进矿化的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支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支架和58S生物玻璃支架为自制。4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制造两侧桡骨10 mm骨缺损模型。
干预: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12只、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组12只、58S生物玻璃组12只分别植入相应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4只不植入任何物质。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植入材料2,4,8,12周后缺损部位X射线、硬组织切片、骨形成率和矿化沉积率。
结果:40只模型兔80条桡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所有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骨折。②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术后4周硬组织切片可见大量玫瑰红色新骨和绿色骨小梁形成,术后12周支架已基本由新生骨组织替代,哈弗系统形成;术后8周X射线显示骨皮质连接完整,12周缺损完全修复,髓腔基本再通。③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术后4周的矿化沉积率和新骨形成速率比58S生物玻璃组高出了2.85倍和3.16倍,且明显优于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组(P < 0.001)。
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仿生复合支架在诱导成骨和促进生物矿化方面性能优越,其矿化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缩短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方法:运用6Sigma管理方法,对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较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时间长的关键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过程改进。结果: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由88min缩短到43min,合格率由33.4%提高到91.1%,DPMO由666084ppm降低到88582ppm。结论:6Sigma方法的应用显著缩短了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四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制备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材料的原材料生物活性玻璃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软骨、骨组织的修复、替代,已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价。目的:利用生物活性玻璃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等天然大分子复合制备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观察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昆明系小鼠60只,健康成年家兔11只。采用冷冻干燥和仿生矿化技术,以改性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和胶原、透明质酸钠、磷酸丝氨酸等天然生物分子复合制备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4种仿生复合骨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方法:对4种新型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中毒症状,按50mL/kg尾静脉注射4种材料的浸提液。支架材料加入新鲜兔血进行溶血试验,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兔脊柱两侧皮内注射浸提液观察皮肤刺激反应。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浸提液后24,48,72h观察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反应和皮肤刺激反应,测定溶血率。结果: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组小鼠无死亡,无明显毒性表现、体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溶血试验结果表明,4组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均〈5%,满足医用生物材料的应用要求。皮内刺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4组均未见任何刺激反应,无红斑、焦痂、水肿等皮肤反应现象。结论:仿生复合支架材料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无毒性,无刺激性,生物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5.
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 提高医疗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完善单病种诊疗指南,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实时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6.
四种仿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模拟生理条件体外细胞培养可排除生物材料受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实验条件,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目的:以改性生物活性玻璃粉体和胶原为基础,配以透明质酸钠、磷酸丝氨酸制备4种仿生复合支架材料,观察其与体外成骨细胞的细胞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3/08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完成。材料和方法: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株MC3T3-E1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提供。采用冷冻干燥和仿生矿化技术自制4种仿生复合骨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种植于自制4种支架及58S生物玻璃支架上。主要观察指标:培养1,3,5d后,MTT法测定各组材料上成骨细胞活性,铁氰化钾法检测各组材料上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动态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貌特征及其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形。结果:成骨细胞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组〉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组〉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组〉58S生物玻璃组,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组和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磷酸丝氨酸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加,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成骨细胞在4种仿生复合材料上能良好黏附、增殖,尤其在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复合支架上生长活力最旺盛,在58S生物玻璃上黏附差、细胞逐渐死亡。结论:仿生复合支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磷酸丝氨酸具有促进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分泌与迁移等作用,细胞相容性好,与天然骨基质的生物效应相类似,优于其他3种复合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应用四维超声心动图(4DE)的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冠心病(CHD)患者左房容积及应变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疑诊为CHD且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未发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住院患者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HD组41例和对照组21例,均于CAG术前行2DE获取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位移速度(e)之比(E/e), 4DE获取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Apre)、左房射血容积(LAE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储备、管道、辅泵期纵向应变(LASr、LAScd、LASct)及环向应变(LASr_c、LAScd_c、LASct_c);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价4DE参数对CHD的诊断价值。根据CAG结果进一步将CHD组分为LCX累及组和非LCX累及组,比较两组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重复性。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和各2DE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HD组LAVmin、LAVImin均增大,LAEF、LASr、LASr_c、LAScd_c、LASct_c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Sr_c以<33.5%为截断值,诊断CHD的灵敏度为90.2%,特异度为71.4%,曲线下面积为0.891。LCX累及组与非LCX累及组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复性检验显示,各2DE和4DE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重复性良好(ICC均>0.640)。结论 应用4DE左房定量技术可准确评估CHD患者左房容积和应变改变情况,其中LASr_c对CHD患者的诊断效能最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调查民营医院护士心理承受力与工作环境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承受力量表、工作环境量表对长沙市5家民营医院共计30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民营医院护士心理承受力与工作环境得分分别为78.98±8.80、89.90±10.85;工作年限、是否热爱护理行业、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是否有区别、心理承受力对护士工作环境有影响(R~2=0.237,F=4.482,均P0.05)。结论民营医院护士心理承受力与工作环境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承受力越强的护士对工作环境越满意。因此护理管理者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士心理承受力,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环境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化疗后右室心肌力学特性。方法选择术后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
癌36例,采用3D-STI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末(下简称C2、C4、C6)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检测血hs-cTnI、
NT-proBNP水平,31例在C6进行99mTc-MIBI 和18F-FDG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测量参数:RV-V、FAC、TAPSE及S’、LV-V和
LV-EF;RVGLS、RVGCS、RVGRS及RVGAS,根据核素显像评判心肌灌注和存活。结果(1)与化疗前相比,C2时RVGLS明显
降低,C4时RVGLS、RVGAS均明显降低(P<0.05),且C6时进一步下降,与药物剂量累计有关。TAPSE、hs-cTnI水平及RV-FAC
下降程度不同患者的RVGLS、RVGAS显著不同(P<0.05);(2)RVGLS、RVGAS与FAC,TAPSE,S’存在相关性(r=0.37,0.26;
0.43,0.51;0.21,0.36;P<0.01),RVGAS 、RVGLS判定RV-FAC下降>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3)核素显像:17例右室心肌灌注
正常,14例右室出现灌注异常但18F-FDG 显示为存活心肌节段,且后者的RVGLS、RVGAS较前者显著减小;hs-cTnI明显增高
(P<0.05)。ROC曲线显示:RVGLS绝对值小于18.2%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2.9%,特异度88.2%,曲线下面积0.87;RVGAS绝
对值小于26.8%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4.8%,特异度86.6%,曲线下面积0.86。结论3D-STI可为评判乳腺癌接受吡柔比星化
疗时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提供早期、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