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兔VX2肝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CT灌注成像各灌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6只VX2肝移植瘤模型兔(种植后2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各灌注参数值,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VEGF、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分析灌注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瘤灶中心及边缘区MVD、VEGF阳性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瘤灶边缘区MVD值随着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瘤灶边缘区各灌注参数值: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渗透性(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I)、肝动脉灌注量(HAP)与MVD、VEGF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灌注量(HPP)与MVD、VEGF呈负相关(P<0.01),平均通过时间(MTT),肝血容积(HBV)与MVD、VEGF无相关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兔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经体外基因修饰后能否成功表达目的基因。方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定向培养,观察细胞摄取DiI-Ac-LDL的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的细胞表面标记。同时PCR扩增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TK)基因,构建以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TK-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RT-PCR与ELISA方法检测HTK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培养5~6d开始出现成簇的短梭形贴壁细胞,15d后形成鹅卵石样细胞层,传代后的细胞能摄取DiI-Ac-LDL,免疫荧光显示vWF和CD133 ;pEGFP-HTK重组质粒在EPCs中可以稳定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HTK和EGFP的双重活性。结论HTK基因修饰兔外周血EPCs对于血管病的治疗可能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C)64排螺旋CT双期边缘部强化特征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5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HCC患者术前行全肝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观察其边缘部CT强化方式;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和HapPar1、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各种病理改变。结果 CT平扫病灶边缘清楚者,病理上肿瘤多有或薄或厚包膜,肿瘤以膨胀性生长为主;而边缘不清的病理上肿瘤浸润性生长多见;动态增强后肿瘤边缘不清或呈高密度者,癌细胞浸润率高,边缘新生血管丰富,转移几率高,预后差;而呈低密度者癌细胞浸润率低,新生血管较少,转移几率低,预后相对较好。结论动态CT双期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肿瘤边缘的强化特征,进而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用重组PCR技术对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hμMCP-1)基因cDNA进行缺失突变,构建N末端缺失7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hμMCP-1突变体-hμMCP-1(7ND)cDNA,以期实现7ND基因治疗抑制MCP-1活性。 方法: 根据缺失前后的两段基因片段A和B分别设计两对引物即内引物与外引物,第一轮PCR反应通过每段各自的内外引物,分别获得加有互补末端的A+和B+DNA片段。然后进行第二轮PCR反应,以第一轮PCR产物为模板,加入两外引物,获得大量重组体AB基因片段,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证实成功进行了hμMCP-1的基因改造。为便于表达hμMCP-1突变体,通过EcoRⅠ/HindⅢ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 结果: 经酶切鉴定并测序,表明已成功地构建了hμMCP-1cDNA突变体-7ND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结论: 已成功进行了hμMCP-1基因 cDNA的缺失突变,获得了7ND 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hμMCP-1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度及厚度的VR,同时同层多期对比观察,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瘤栓、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和门脉的侧支血管;MPR较直观显示癌栓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MSCT肝增强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癌栓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降压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均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脂情况(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在治疗前后采用超声扫查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状况,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9.
7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 PTFE)移植建立人造血管内瘘血管通路通畅率、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方法 :对 1 8例慢性透析患者PTFE置管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 1 0 0 % ,常见并发症中感染 2例 ,占 1 1 .1 1 % ;血栓形成 1例 ,占 5 .5 6% ;假性动脉瘤 1例 ,占 5 .5 6% ,无术后出血。结论 :PTFE人造血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 ,通畅率高 ,血流量大 ,易穿刺等优点。术后并发的症有效防治是提高人造血管通路通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