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特征与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 检查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 ①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肌酐(Cr)明显高于稳定期,血清白蛋白(ALB)、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稳定期.②APACHEⅡ评分与PaCO2和Cr呈正相关,与PaO2、SaO2、ALB呈负相关.结论 APACHEⅡ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淋病流行株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淋病流行株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2000~2001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到98株淋病流行株,采用K-B法测定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碱裂解法提取相应菌株的质粒,选择NG4、NG31、NG43、NG70菌株作质粒的接合及消除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 98株淋病流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2.65%、69.39%、50.00%;质粒总检出率为91.84%,42.5kb、39.5kb、7.4kb、4.2kb质粒分别占11.22%、41.82%、59.16%、67.32%。NG31、NG43能通过接合将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而通过质粒消除又可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通过接合及消除未见改变。结论 湛江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定位显示,淋球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则由染色体介导。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补充外源性L -精氨酸 (L -Arg)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其在临床用于防治糖尿病性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纯系Wistar雄性大鼠 ,体重 ( 2 1 0 34± 2 5 2 1 )g。随机分为 ( 1 )糖尿病模型组 ;( 2 )L -Arg组 ;( 3)正常对照组 ,每组 1 0只。前两组在大鼠禁食 1 0h后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60mg/kg体重 ,3d后检测血糖 ,隔日一次 ,连续 3次保持血糖值 >1 6 65mmol/L ,确认模型成功。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及其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及健康人各60例,测定血浆MBL、空腹血糖(FPG)和HbA1c水平,观察MBL水平变化及与FPG、HbA1c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浆MBL、FPG、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BL水平与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257,P=0.047)。结论 MBL在T2DM患者血浆中明显增高,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检测MBL对T2DM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5.
综合医院结核病查痰点痰检工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门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查痰工作情况,探讨综合医院提高涂阳病人发现的措施。方法根据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门诊病人登记本、查痰登记本、转诊登记本及结防机构对综合医院的督导和痰检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40所综合医院1年间,共登记可疑肺结核症状者11303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59例,涂阳检出率15.6%,转到结防机构的涂阴及未查痰病人2094例,在结防机构查痰1685例,发现涂阳肺结核804例,涂阳检出率47.7%,其中未查痰直接转到结防机构查痰1026例,发现涂阳肺结核551侧,涂阳检出率53.7%,痰阴病人转到结防机构再查痰659例,发现涂阳肺结核253例,涂阳检出率38.4%,结防机构门诊查痰25238例,涂阳检出率55.7%,与综合医院涂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加强综合医院与结防机构的合作,医院内相关科室建立协调机制,将痰检工作纳入综合医院临床检查常规项目,加强痰检质量控制和结防专业机构对综合医院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复训,是提高传染源发现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就诊情况,探讨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方法。方法在湖北省30个县,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摸底调查,集中推荐到县疾病控制中心结防科或设有查痰点的乡镇、综合医院进行免费检查。比较不同条件下对提高就诊率的作用。结果30个项目单位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项目期间,共登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43 464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就诊率为1.2‰。2003年30个单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1.4‰,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2‰,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2‰。项目实施前后比较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提高了28.5%。8个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9‰,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0.8‰。22个非贫困县村医推荐就诊率为0.6‰,病人自己求诊就诊率为1.3‰。17个平原县、7个山区县、6个丘陵县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均为1.8‰,其中村医推荐就诊率分别为0.5‰、1.0‰和0.6‰,病人自己求诊率分别为1.3‰、0.9‰和1.1‰。结论利用村医集中推荐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是提高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就诊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来源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和琼脂稀释法做体外药敏试验;通过秩和检验比较K-B法和琼脂稀释法的结果。结果共分离出51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为痰液、尿液和血液标本,分别占52.94%、17.65%和11.77%。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和氨苄青霉素,也均为100.00%,其他大多数抗生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其多重耐药趋势明显,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78.
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与中国结核病控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核病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危害人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遏制了结核病的蔓延和传播。随着结核病病因及传播途径的发现、卡介苗的广泛预防接种和化疗药物的发明应用 ,结核病由疗养时代已进入了高效化疗时代。因此许多国家和人们乐观的认为消除结核病在望 ,于是放松了结核病控制工作 ,削减经费、机构萎缩。然而由于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爱滋病的传播和蔓延、人口流动的增加、耐药结核病菌的流行和地区人口的贫困化加深 ,结核病在进入 90年代后又再次回升。针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恶化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 (WHO)于 1993年世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方法.方法淋球菌经环丙沙星作用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进行双参数分析.结果活的淋球菌和死的淋球菌平均荧光通道值分别为0.43和75.7;淋球菌经环丙沙星2μg/ml作用2h后,6株敏感菌的死亡率为(40.1±5.8)%,6株耐药菌的死亡率为(14.1±4.5)%,两者差异显著(P<0.001);6株敏感菌的死菌相对DNA含量为(47.6±13.6),6株耐药菌的死菌相对DNA含量为(20.9±6.5),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可以用于快速检测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0.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主要为产生β-内酰胺酶、主动外排系统、形成生物膜、膜的通透性降低.进行耐药酶表型和耐药酶基因的检测对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