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了解我院中青年护士心肺复苏(CPR)知识、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应用反馈装置培训能否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方法 从我院中青年护士群体(中级职称以下)中随机抽取120名,对其进行CPR知识调查并记录应用反馈装置培训前后两轮心肺复苏参数,统计并比较CPR知识和应用反馈装置前后两轮CPR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培训前心肺复苏操作总体合格率低,培训前、后呼吸正确率分别为32.18%、82.74%,培训前后按压正确率为55.36%、95.47%.主要原因为按压过浅(28.12%)、通气过度和通气不足(30.79%/26.41%).应用反馈装置培训后CPR有效按压率、人工通气和操作时间均明显改善.结论 中青年护士CPR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欠理想,CPR培训时应用反馈装置能提高护士CPR质量.  相似文献   
22.
整合子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性是临床用药的一大难题,对其耐药机制探讨也就成为医学界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细菌耐药性产生与一种克隆表达载体——整合子密切相关。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基因元件,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捕获外源基因盒并使之表达,同时整合子又可整合到质粒上,或自身作为转座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参与转移,使耐药基因在不同种属间传播,目前整合子已成为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本文就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性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3起霍乱疫情病原O139霍乱弧菌分子分型特征和遗传相关性,探讨O139霍乱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湖北省3起霍乱疫情分离鉴定的35株O139霍乱弧菌菌株用水煮法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霍乱肠毒素CT基因;取新鲜培养的菌株,制备约4.3个麦氏单位的细菌悬浮液,经裂解、洗涤及限制性内切酶NotI和Sfi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用凝胶成像仪获取电泳图像,分析DNA片段并用BioNumerics V4.6软件UPGMA方法(复选Dice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O139霍乱弧菌ctxA基因PCR扩增产物约为308bp,分离自聚餐食用的凉菜、病人、带菌者及厕所标本(对应病人家)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经NotI酶切分为9种PFGE带型,SfiI酶切分为6种PFGE带型;A市2株病人分离菌和4株带菌者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077+KZGS12O139.CN0054,B市1株病人分离菌和1株厕所分离菌PFGE带型为KZGN11O139.CN0302+KZGS12O139.CN0058,C市和D市分离菌株优势型为KZGN11O139.CN0276+KZGS12O139.CN0007,包括3株食品分离菌、2株厕所分离菌及16株病人和带菌者分离菌,另有6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结论 2012年湖北省霍乱疫情特点为散发以及聚餐导致的局限暴发,3起疫情的分离菌株带型各不相同,呈现多样性,其中2起为单一菌型感染,1起为混合菌型感染,传染来源复杂且不明确,提示应加强霍乱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惠儿外周血浆中IL-18对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变化影响.方法 序贯收集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急性ITP患儿53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将血液标本平均分为5份,在取样1、24、48、72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检测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水平.结果 急性ITP组白细胞表达PPAR-γ蛋白在1、24、48、72 h与对照组PPAR-γ蛋白分别相比均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t_1=7.52,t_(24)=16.38,t_(48)=9.65,t_(72)=12.34,均P<0.05);急性ITP患儿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的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_1=9.25,t_(24)=14.24,t_(48):8.69,t_(72)=16.14,均P<0.05),同样发现急性ITP患儿血浆IL-18水平均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_1=6.38,t_(24):9.65,t_(48)=8.91,t_(72)=7.19,均P<0.05);血浆IL-18水平与PPAR-γ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9,P<0.05).结论 血浆中IL-18生成量的减少可能导致了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表达的增加,调控Th1/Th2细胞分化功能出现障碍,使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多、凋亡减少,使得浆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增多,促进了血小板的破坏.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了解湖北省结核病防治重大专项示范区内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为示范区内制定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示范区内2751名常住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8%,其中女性为70.2%,65岁以上者为65.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56.5%,农林渔业人员及无业者知晓率为68.1%,均低于相应其他组别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文化程度和职业是结核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中学、大专及以上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高于小学及以下者(OR分别为2.041和1.952)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高于农林渔业人员及无业者(OR=1.623)。结论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和知晓率不高的结核病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7.
献血员中TTV感染的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湛江地区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的感染状况及部分TTV的基因序列。方法 采用SDS和蛋白酶K法提取 4 80份正常献血员、6 0份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异常献血员的血清标本DNA ,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TTV的感染状况 ,并对部分扩增出的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 ,与国内外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在 4 80份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中 ,5 2份 (10 83% )TTVDNA阳性 ;在ALT异常的 6 0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 ,15份TTVDNA阳性 ,阳性检出率为 2 5 % ,明显高于正常献血员人群 (χ2 =9 84 7,P <0 0 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从献血员中随机选出的 5例TTVDNA阳性片段 ,其序列与日本株 (AB0 0 8394 )和中国株 (TTVCH1)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 ,可能属同一基因型。结论 湛江地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 ,输血可能成为TT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8.
连苏止呕胶囊对化疗呕吐家鸽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连苏止呕胶囊抗化疗呕吐的内在机制加以探讨。方法 采用家鸽腹腔注射顺铂法制造模型 ,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胃肠激素。结果 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 (P <0 0 5 ) ,连苏止呕胶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胃泌素(Gas)的含量 (P <0 0 5 ,P <0 0 1) ,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外周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 (P <0 0 5 )。结论 连苏止呕胶囊对胃肠粘膜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 ,对胃肠运动具有改善作用 ,这可能是该药抗化疗呕吐尤其是迟发性呕吐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29.
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 :根据年龄将10 9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 15~ ,2 5~ ,35~ ,4 5~ ,5 5~和≥ 6 5岁 6组 ;采用比例法进行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定。结果 :6组的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 13.9% ,16 .4 % ,10 .4 % ,13.4 % ,30 .1% ,35 .7%和 30 .4 % ,4 5 .8% ,4 1.0 % ,5 5 .6 % ,4 8.8% ,36 .8%。各年龄组初始和获得性耐药频度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S、H、R、E和H、R、S、E。其中初始耐多药最高的组为≥ 6 5岁组 (35 .7% ) ,获得性耐多药最高的组为 15~ 2 4岁组 (30 .4 % )。既往未用药者耐药率为 16 .7% ,与用药不足 1月和 1~ 3月者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与用药时间大于 3月者均有显著性差异。此外 ,不规则用药时间越长 ,耐药发生率越高 ;在各年龄组中中青年病人 (2 5~ 5 4岁 )耐药发生率较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无论初始和获得性耐药率均有所不同 ,且耐药率随着用药史的延长而增高 ,建议应加强重视对中青年初始结核病人的治疗 ,避免该组病人高耐药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对几种急性肾绞痛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急诊科治疗肾绞痛的首选方法.方法 选取急诊科340例肾绞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4组:A(哌替啶)组;B(双氯芬酸钠)组;C(间苯三酚)组;D(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观察各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及用药30min后的疗效.结果 哌替啶组、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双氯芬酸钠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9.53±3.34)min、(10.49±2.54) min、(10.51±2.27)min,均少于间苯三酚组(18.51±4.8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前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间苯三酚组(11.43%)和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9.00%)均低于哌替啶组(24.59%)和双氯芬酸钠组(23.75%).间苯三酚组无不良反应,双氯芬酸钠组和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组的不良反应率(2.27%、2.78%)均低于哌替啶组(27.27%).结论 双氯芬酸钠+间苯三酚是目前值得推荐的肾绞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