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2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26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感染者病毒基因亚型特征及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城市和9个县(区)低档场所的嫖客(年龄≥50岁)与暗娼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进行HIV-1抗体筛查,对HIV-1抗体阳性者血浆进行pol区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对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鉴定毒株的基因亚型,分析毒株亚型分布特征及传播规律。结果 共招募4 048例中老年嫖客和784例低档暗娼,共发现116例HIV-1抗体阳性,中老年嫖客与暗娼的HIV-1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03/4 048)、1.7%(13/784),对其中84例HIV-1抗体阳性者进行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53例获得基因序列(中老年嫖客48例、暗娼5例)。发现3种基因亚型,均为重组株,CRF01_AE占90.6%(48/53),CRF08_BC占7.5%(4/53),CRF07_BC占1.9%(1/53)。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48例CRF01_AE流行毒株聚集成2个传播簇Cluster 1和2;4例CRF08_BC聚集成1个传播簇。在CRF01_AE Cluster 1中又形成4个亚簇C1-SC1、2、3、4,各亚簇对象来源于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与同一省道毗邻乡镇的低档场所。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档场所中老年嫖客与暗娼HIV-1感染者流行毒株仍以CRF01_AE为主,以同一处或相邻低档场所或毗邻乡镇呈小范围聚集,当地HIV-1阳性的中老年嫖客与暗娼可能是该人群易感者毒株快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52.
广西尖吻蝮蛇毒K组分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尖吻蝮蛇毒小分子多肽组分(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检测K组分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晶紫法测定K组分对ECV304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鸡胚尿囊实验观察K组分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K组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时 效及量 效关系,能够抑制ECV304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和鸡胚尿囊血管生成。结论广西尖吻蝮蛇毒K组分对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用甲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5例2型糖尿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予以盐酸丁咯地尔200 m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并联用甲钴胺片500μg,口服,3次/d;对照组22例,予以川芎嗪100 mg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二周后两组患者神经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佳(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用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老年男性嫖客商业性行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初步探索其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老年男性艾滋病流行地区,在暗娼场所现场对≥60岁的嫖客开展调查,采5 ml静脉全血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236份,65.61%来自低档场所,53.64%的人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47.33%的人商业性行为暴露时间≥10年,53.32%的人近30 d内商业性行为>2次,检出HIV抗体阳性的嫖客30人(2.43%),梅毒阳性40人(3.24%);有固定性伴(OR=0.302,95%CI:0.140~ 0.650)是老年嫖客感染HIV的保护因素,商业性行为暴露时间(1~5)年(OR=2.552,95%CI:1.086~ 5.998)和近30天内发生商业性行为次数≥4次(OR=3.002,95%CI:1.047~8.607)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西老年男性嫖客HIV、梅毒的感染率较高,以低档场所来源和低档消费为主,商业性行为有暴露起点早,时间跨度长、密度高、缺乏防护等特征,感染HIV的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包括无固定性伴及频繁发生的商业性行为.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抗病毒治疗(ART)的MSM中HIV感染者(MSM感染者)实现免疫重建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研究对象为2005-2021年广西首次接受ART≥24周MSM感染者,并维持24个月内HIV RNA低于检测限。计算其接受ART后免疫重建的比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3 200例MSM感染者中,免疫重建不良、中等免疫重建和完全免疫重建的比例分别为15.56%(498/3 200)、14.78%(473/3 200)和69.66%(2 229/3 200)。免疫重建的ART时间M(Q1,Q3)为12(5,27)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开始ART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基线BMI<18.50 kg/m2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µl者,开始ART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基线BMI≥24.00 kg/m2和基线CD4计数≥200个/µl者更容易实现完全免疫重建。结论 2005-2021年广西ART的MSM感染者存在一定比例的免疫重建不良者,应针对年龄较大者和基线CD4计数较低者等重点人群调整和优化ART方案及监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男男性行为(MSM)患者基因型耐药监测背景下,广西HIV感染的MSM患者发生临床病毒学耐药的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库中获取信息,筛选服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含克力芝)的患者,根据治疗时间、CD4+T及HIV病毒载量筛选出抗耐药发生病毒学失败的MSM患者,与耐药监测数据对比。同时收集新发感染MSM病例,进行pol区扩增核酸测序判断治疗前耐药情况。结果广西2005-2015年间共645名HIV感染MSM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服用含克力芝方案的69人,但只有8名患者发生耐药相关的病毒学失败,发生率为1.3%,耐药位点显示NRTI及NNRTI类多位点突变的多重耐药及交叉耐药。16份新发感染HIV感染MSM血样提示中有4例(25.0%)发生NNRTI类相关耐药突变。结论广西HIV感染MSM群体临床实际发生的病毒学失败率低于MSM群体HIV耐药监测率,低于新发感染HIV耐药率。基因型耐药监测的耐药率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真正发生耐药导致病毒学失败之间存在差距,群体总的耐药突变率要具体分析到某个基因突变,才能更准确预测病毒学失败。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基本特征,为初步排除并辅助诊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8例未感染HIV婴儿(未感染组)和13例感染HIV婴儿(对照组)的抗凝全血,用四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用Nuclisens EasyQ方法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结果 (1)未感染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细胞/mm3)的中位数分别为4 5702、8181、410;CD3、CD4、CD8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42%、39.39%、18.40%;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2.25;在未感染组中,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IV-1病毒载量均为未检测出水平。(2)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 930、1 4603、326(细胞/mm3);CD3、CD4、CD8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69.95%、13.77%、54.69%;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0.25;血浆HIV-1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为800 000(拷贝/ml)。(3)除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之外,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参考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异常变化,可初步判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手段。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介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机理,用N-乙酰咪唑修饰高密度脂蛋白3,阻断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观察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酯标记高密度脂蛋白3,示踪其在细胞内的代谢。结果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介导2.87%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密度脂蛋白3和N-乙酰咪唑-高密度脂蛋白3组分别为40.68%和8.69%。异硫氰酸荧光素酯-高密度脂蛋白3与细胞在37℃共育3h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果糖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6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果糖注射液组(32例)和生理盐水组(31例),每日分别给予500 ml 5%果糖注射液(果糖注射液组)以及500 ml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3 h输入.于每次输液第0、1.5、3 h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并计算其平均值;测0 h和3 h血尿酸浓度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2组输液过程中各输液时点的血糖均值[2组0 h为(8.3±2.1)与(8.5±2.7)mmol/L、1.5 h(8.4±2.2)与(8.1±2.6)mmol/L、3 h(7.9±2.2)与(7.6±2.6)mmol/L]、胰岛素[2组0 h(12.8±5.1)与(12.4±7.1)mU/L、1.5h(13.4±5.2)与(11.5±5.3)mU/L、3 h(13.7±5.1)与(10.5±6.2)mU/L]以及血尿酸[2组输液前为(203±73)与(190±58)μmol/L、输液后为(242±79)与(219±63)μmo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尿酸及胰岛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