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综合类 | 10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梅-罗综合征是导致复发性面瘫的诸多病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以复发性唇面肿胀、间歇性面瘫、沟纹舌为主要表现。有学者认为其发病与感染、免疫功能紊乱、遗传、过敏反应及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多重因素有关,对于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笔者在对就诊于我科的梅-罗综合征患者其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后,发... 相似文献
22.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鼻、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似有渐增趋势,我们于1996年开始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此病,现有3例已随访2a,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性,57岁,造纸厂工人。主因左鼻堵伴流粘脓性涕进行性加重6个月,以“鼻息肉”于1996年3月1... 相似文献
24.
放疗后环状软骨坏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70岁。1991年因声嘶发现右侧声带新生物,纤维喉镜活检证实为中分化鳞癌,术前钻~(60)放疗4000rd,后喉裂开行垂直半喉切除(右侧声带、室带、部分构会厌襞),以胸骨舌骨肌倒入喉室替代右侧声带。术后拔管顺利,进食无碍。1998年以呼吸困难,喉狭窄入院,再次行喉裂开,切除原倒入肌瓣,术中所取标本未发现肿瘤细胞。术后未能拔除气管套管。1999年以吞 相似文献
25.
梅-罗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8):579-580
周围性面瘫是一组常见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在复发的面瘫患者中,有一类特殊疾病,中文名称为梅-罗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MRS).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2005年3~8月573例门诊面瘫患者中,有46例为复发性面瘫,其中11人被诊断为MRS,占全部门诊患者的1.9%,占复发性面瘫患者的23.9%.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通过对接受减压术的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的电生理观察,证实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不是完全变性,可能残存一部分传导阻滞的纤维。方法:选择2005-03/06北京世纪坛医院面神经研究室收治的31例单侧完全性贝尔麻痹患者,平均病程97.3d,所有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Ⅵ级,评级越高,面神经麻痹程度越重)均为Ⅵ级,并接受了经乳突颞下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术前检测双侧降口角肌的动作电位和F波,比较振幅和时程,术后第7天复查,比较手术前后动作电位的参数变化,并评定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侧动作电位:术前26例检测到,术后均检测到,术后平均振幅较术前显著增高[(324.73±384.02),(94.48±88.15)μV,P<0.01];术后平均时程较术前显著长[(11.64±7.86),(4.10±3.08)ms,P<0.01]。②F波:术前均未引出,术后3例(10%)引出。③术后7d内87%的患者(27例)出现运动恢复,22例患者达到House-BrackmannⅤ级,5例患者达到House-BrackmannⅣ级。结论:①完全性面神经麻痹不等同于全部面神经纤维变性,大多数患者仍然残存着相当数量的传导阻滞的纤维,不能随便认定患者的面神经纤维100%变性。②F波消失的患者预后差,保守治疗无效,及时的面神经减压术能够有效解除传导阻滞,从而表现出术后早期的临床恢复过程。③术后早期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时,肌电图随意动作电位比F波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8.
29.
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下鼻甲肥厚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下鼻甲肥厚患者采用射频消融下鼻甲,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鼻塞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cmVAS)判断疗效,术前平均7.77±0.96,术后6个月平均3.95±0.80,t值13.47,P值<0.01,术前术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下鼻甲肥厚的方法,并增强了同期矫正鼻、口咽双平面阻塞的OSAHS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变应性鼻炎(AR)的患病情况。方法:选择北京城区常住人口为13 900人的大型社区整群抽样,由专业人员入户问卷调查,统计AR的患病情况,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发送问卷2 000份,1 988例受访者问卷合格,男952例,女1 036例;其中成年患者中男891例,女969例;儿童患者中,男61例,女67例。筛查AR患者194例(9.76%),男99例,女95例;其中成人患者中,男91例,女89例;儿童患者中,男8例,女6例。儿童AR患病率与年龄无关(P〉0.05)。AR患者伴眼痒流泪40例(20.62%),呼吸道过敏37例(19.07%),皮肤过敏25例(12.89%),药物过敏25例(12.89%),食物过敏4例(2.06%),染发过敏8例(4.12%)。188例AR患者的生活质量受轻到中度影响,6例患者受重度影响。结论:北京该社区AR患病率为9.76%,AR患者更易同时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