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2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181篇 |
综合类 | 6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7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1.
目的 通过检测骨肉瘤组织中p2lWAF1/CIP1基因的DNA序列变化,探讨p21WAF1/CIP1基因的序列、基因突变与骨肉瘤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扩增骨肉瘤p2lWAF1/CIP1基因外显子。采用sscP方法检测骨肉瘤p21WAF1/CIP1基因DNA缺失、重排和突变。采用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法进行DNA的直接测序。结果 DNA 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中p21WAF1/CIP1基因第三外显子(exon3)的cDNA全长序列的609位碱基处发生C →T改变,发生率为44.4%(16/36);健康无骨肉瘤家族史者外周血中同样发现p21WAF1/CIP1基因第三外显子的cDNA全长序列的609位碱基处由C→T 改变,发生率为80%(8/10)。结论 p21WAF1/CIP1基因的突变在人类骨肉瘤中是十分少见的。本实验第一次对黄种人骨肉瘤中的p21WAF1/CIP1基因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定位,这个位点可能会对今后对该基因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312.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总结了48例脊柱手术的CSEP监护结果,介绍了术中CSEP的变化及脊髓损伤的指标。提示术中损伤脊髓的危险操作其大小依次是脊柱凹侧撑开,椎板下穿入Luque钢线,胸椎CD椎板钩放则驼背截骨较安全。除非已有胸椎椎管狭窄,否则,凿椎板时损伤脊髓机会较少,Harington钩及腰段CD钩的放置及前路椎间盘切除最安全。 相似文献
313.
背景:骨质疏松症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早已成为共识。它的存在不仅使得植入体的即刻稳定变得困难,术后植入体松动、移位或下沉的发生率也较高。降钙素作为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通过抑制破骨,促进成骨的双重机制提高骨质与骨量。然而,对于行骨科假体固定手术继续降钙素治疗的广大患者,降钙素能否促进骨质疏松骨床中植入体的骨整合,从而提高其生物固着力国内外尚无明确结论。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全身应用鲑鱼降钙素对多孔表面羟基磷灰石植入体骨整合的影响,及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促进植入体生物学固定的能力,从而为临床应用降钙素以促进骨整合理论提供宝贵的实验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实验分别于2007-9/2007-12和2008-3/2008-5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组织学实验室完成。
方法:将30只5月龄SD大鼠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羟基磷灰石棒、卵巢切除+羟基磷灰石棒组、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每组10只。卵巢切除+羟基磷灰石棒组、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雌性SD大鼠切除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假手术+羟基磷灰石棒组大鼠行假手术(sham operation)作为对照。依据骨密度(BMD)变化(手术前后骨密度降低>20%者)明确模型建立。然后在大鼠的胫骨平台处开孔植入多孔羟基磷灰石假体,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大鼠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5IU/kg/d)12周,麻醉过量处死前应用盐酸四环素进行荧光染色,取带植入体的胫骨制备成薄片,运用先进的骨组织计量学检测手段及双能射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记录腰椎骨密度变化,观察假体周围的骨量并测量假体的骨结合率(OIS)等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HA假体周围骨床的新生骨骨量、钙盐沉积状况及假体骨结合程度;双能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第四腰椎骨密度变化;测量假体与骨界面的联结程度,并计算界面骨结合率。
结果:持续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大鼠的腰椎骨密度逐渐改善,从0.078±0.009g/cm2提高至0.109±0.010g/cm2。同时,降钙素的应用促进了假体的骨整合,其平均骨整合面积比率提高了22.0%,较OVX组提高骨整合比率近一倍(t=9.665,p<0.05)。
结论:骨质疏松条件下,全身给予鲑鱼降钙素能提高骨床和植入体周围骨量、促进主体骨-植入体的骨整合。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骨整合;鲑鱼降钙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14.
背景:降钙素具有提高骨量、骨质量,降低骨折发生的效果。目的:评价鲑鱼降钙素对羟基磷灰石植入体骨整合的影响,及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促进植入体生物学固定的能力。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羟基磷灰石棒组、卵巢切除+羟基磷灰石棒组、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后2组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模后分别在3组大鼠的胫骨平台处开孔植入多孔羟基磷灰石假体,卵巢切除+降钙素+羟基磷灰石棒组大鼠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12周。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后,大鼠的腰椎骨密度降低,而持续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后,大鼠的腰椎骨密度逐渐改善。应用降钙素处理后的大鼠,其骨结合率较卵巢切除+羟基磷灰石棒组提高了22.0%(P<0.05)。结果证实,全身给予鲑鱼降钙素能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床和植入体周围骨量、促进主体骨-植入体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315.
胸腰段脊柱后路减压脊髓血供损伤的解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减少胸腰段脊椎手术中脊髓缺血性损伤。方法 运用解剖、灌注铸型等方法,对20例尸体脊柱脊髓血管应用解剖较系统地研究,了解脊柱脊髓血供及代偿通路,并对胸段危险区的定义与临床易伤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胸、腰段毗邻的助间动脉、腰动脉之间及对侧同名动脉之间有广泛吻合。②胸段的脊髓后根髓动脉比较发达,前纵行动脉链在中胸髓是行程中较恒定的狭窄或中断部位。在椎管外的脊髓来源动脉,与同侧及对侧均有广泛吻合。胸段肋间动脉多见以横向连接,与对侧同名动脉之间有广泛吻合。结论 ①胸段椎管内改变了脊髓其他部位前根髓动脉供血为主的模式。提示当脊髓前方受到压迫引起血运障碍时,脊髓的血供主要依靠背侧血管丛即后脊支位于从颈部到腰部的肌体群内的吻合通路代偿,如此时经后入路广泛椎板减压,破坏了最后的代偿,就可能引起截瘫。②临床上的危险区应该是外科手术损伤或介入栓塞后,邻近血管无法代偿而致脊髓缺血损伤的区域,即胸髓T7-9。 相似文献
316.
【目的】 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 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28例,女性患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颈椎病患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3~13,平均:8.28。【结果】 手术用时80~150min,平均145.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8mL。开门减压成形:5个节段15例,4个节段15例,3个节段5例;棘突纵行锯开时间:36~48s/个,平均41s/个。术中从未发生断锯和卡锯现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平均15.5。【结论】 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和快捷的。 相似文献
317.
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MRI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4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依术前症状和MRI颈髓受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恢复率与术前颈髓受压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即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重,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不明显,恢复差;术前颈髓压迫程度越轻,术后颈髓形态恢复越明显,恢复好。【结论】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18.
骨关节炎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佛保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15):18-18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逐步渐进的病理过程,可能与软骨营养、代谢异常、应力平衡失调、累积性微小创伤有关。继发性骨关节炎是在局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常见原因有:先天性关节结构异常、创 相似文献
319.
股骨干骨折扩髓腔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扩髓(RFN)和不扩髓(UFN)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开始前至术后48h内7个不同时间段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APTT)的变化,并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递差[P(A-a DO2)].结果:RFN组,扩髓后血小板开始减少,P(A-a DO2)升高(P<0.05);髓钉插入后30min纤维蛋白原减少,PT、APTT延长(P<0.05);UFN组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两组各各项指标均在24-48h内恢复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各时间段和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扩大髓腔的髓内钉固定,和不扩髓相比,并不影响肺换气功能,对凝血机能的影响是一个自限过程,单纯股骨干骨折,可耐受扩髓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