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方法  36只短毛豚鼠按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 3组 ,A组 :在C4~C5或C5~C6 椎间盘后缘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复合制剂 ;B组 :在椎间盘后缘植入PVP ,C组系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后 4、8、1 2周以斜板试验观察实验动物的运动功能 ,并按计划处死动物 ,对实验节段颈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 8周起出现运动功能减退 ;B组和C组动物术后各期运动功能无改变。组织学观察 ,A组术后 4周起出现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占据椎管 ,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变形和脱髓鞘、神经元脱失等改变 ;B、C组术后各期椎管形态、脊髓等无改变。结论 植入颈椎间盘后缘的BMP可诱导椎间盘及韧带组织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并对颈脊髓造成恒定的慢性压迫 ,为开展脊髓型颈椎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2.
背景:羟基磷灰石涂层优化能够改善假体的早期和中期固定效果,但其远期固定效果差强人意.大量研究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纳米化和假体表面改性可提高假体-骨界面的结合情况.但材料纳米化与表面改性和骨整合相关性如何国内外尚未见专门研究.目的:对比骨质疏松条件下材料纳米化与表面改性对两类羟基磷灰石假体骨整合促进作用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分别于2007-09/12和2008-03/05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香港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组织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圆柱形多孔羟基磷灰石假体和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假体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制作、提供,尺寸为3 mm×3 mm.方法:将32只5月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多孔羟基磷灰石组,假手术+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骨质疏松+多孔羟基磷灰石组,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每组8只.骨质疏松+多孔羟基磷灰石和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大鼠切除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在各组大鼠胫骨上段分别植入多孔和光滑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假体.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后处死大鼠,取带假体标本,运用骨组织计量学检测手段,测量假体周围骨的骨量及结合率等指标.结果:①骨质疏松+多孔羟摹磷灰石组骨结合率为23.7%,较骨质疏松+光滑表面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高16.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质疏松组在骨整合率上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30.8%和13.0%.结论:骨质疏松条件下,假体表面结构优化可显著提高假体一骨界面结合程度、促进假体骨整合.光滑表面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假体未能发挥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优势;在影响骨整合方面就羟基磷灰石涂层来说,涂层表面改性可能比单纯涂层材料纳米化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3.
显微外科借助手术显微镜使手术从肉眼操作发展到微观操作,以往许多未能做的手术得到开展,且疗效大大提高。上世纪60年代初,断肢(指)再植成功,掀起应用光学放大设备进行微细组织的修复手术的热潮。显微外科技术在相关外科领域得以广为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报道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由于操作有一定的难度,相对较费时费神,优势不太明显,而难于推广。随着显微外科不断深入发展,以及近年来光学、显微放大设备等的进步,使脊柱相关手术在数倍放大及良好光源、电视可视的情况下得以较好的开展,手术时能做到解剖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减压更彻底,  相似文献   
144.
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使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固定系统辅助复位加360°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3例,其中Ⅰ度滑脱7例、Ⅱ度16例,均伴有腰椎不稳症,或不同程度椎管狭窄症和神经症状。【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87%,随访8个月以上者15人,14人获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依侯树勋等制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结论】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是治疗有手术指征的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极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和比较3种钙磷陶瓷材料HA、TCP、HA/TCP复合重组入骨形成蛋白。2(rhBMP—2)体内异位成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取35只3月龄Wistar大鼠,将复合rhBMP—2的3种钙磷陶瓷材料(1:1)植于鼠背部肌袋内,未复合rhBMP-2的上述3种单纯陶瓷材料为对照组。术后2、4和8周取材,测定植入物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通过HE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观察,比较新生骨组织的形成。结果 术后2、4周复合植入物ALP活性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HA、HA/TCP、TCP,但在相同rhBMP—2剂量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对应单纯支架材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测结果显示各复合材料组均有新骨形成,成骨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2周时以HA/rhBMP—2成骨量较多,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新骨形成以双相陶瓷HA/TCP最佳,相关参数和图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量8周较2、4周多,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单纯支架材料各观察期均无骨样组织形成。结论 双相陶瓷材料HA/TCP是携带rhBMP—2的钙磷陶瓷良好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检验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稳定性.[方法]将同一规格的3种不同植入体(Ti,HaTi,rhBmp-2HaTi)植入狗股骨,术后3、6、16周分别处死3组动物,通过顶出试验、扫描电镜等检查手段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早期植入体的界面抗剪切强度比较Ti<HaTi<rhBmp-2HaTi;6、16周组rhBmp-2HaTi与HaTi植入体界面分离、破坏发生在新生骨内部和骨-涂层两部分,涂层内部无破坏.[结论]该种生物活性双梯度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很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界面结合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7.
伤科接骨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2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30只SD系模型大鼠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伤科接骨片,分别观察患者肿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密度,以及大鼠骨组织学、形态计量学和骨折愈合质量参数变化。结果伤科接骨片能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肿痛缓解,增强ALP活性,使骨密度增加1.28%;大鼠成骨细胞增多,骨小梁体积增加,骨折愈合点增加73.6%,愈合面积增加66.0%。结论伤科接骨片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8.
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笔者在Gamma钉的基础上 ,研究设计了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axialcontrolledintramedullarynailofthefemoralneck ,ACINFN)。研究改进的重点是Gamma钉的颈螺钉 ,即在颈螺钉与髓内钉间增加了轴向控制板 ,其目的在于保留Gamma钉的优点 ,克服其缺点。经生物力学研究、临床初步应用及相关研究表明 ,ACINFN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迄今为止 ,运用ACINFN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部骨折 77例 ,笔者通过 1998年 12月~2 0 0 2年 2月对 5…  相似文献   
149.
介绍一种改进的膝关节松懈术辅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疗法)治疗膝关节外粘连性僵直,疗效满意。该术式的关键在于行膝关节内粘连松解时,保留髌旁支持带的完整性,使膝关节早期活动时能够避免切口撕裂和髌骨脱位。本组利用该法治疗8例病人,术中均获得100°~120°的屈膝度,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能使患者在相对无痛状态下持续锻炼膝关节,防止再次粘连,随访3月~2年,所有病人屈膝度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影响大鼠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选用30只SD大鼠,背部7.5cm×3cm随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和术后24小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40ng/瓣,以肝素16U/瓣和生理盐水800μl/瓣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皮瓣成活率和皮下血管断面密度进行检测,观察其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术后3天皮瓣成活率:VEGF组为(85.85±2.2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