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证实骨肉瘤中MDR1 mRNA介导骨肉瘤的多药耐药(MDR)现象,明确MDR1 mRNA表达与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骨肉瘤中MDR1 mRNA表达,评价MDR1 mRNA水平与生存的关系。结果 38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阳性率63.2%。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骨肉瘤和肌肉MDR1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2.335,P<0.05)。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骨肉瘤MDR1 mRNA表达是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年龄是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 RT-PCR是检测骨肉瘤MDR1 mRNA表达的一个敏感和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MDR1 mRNA机制可能介导骨肉瘤MDR现象。骨肉瘤患者MDR1 mRNA表达水平越高,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就越短;年龄越大的患者生存时间就越长。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对老龄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成骨促进作用,作者选用24月龄老龄大白鼠,凿去双侧胫骨上中1/3交界处相同部位的部分骨质,保留后侧骨皮质,以制成骨折缺损模型。严格配对后分成两组。一组骨缺损内注入小牛骨形态形成蛋白,另一组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通过对大鼠实验前后血清钙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骨痂的数量和质量的观察,证实骨形态形成蛋白能刺激老龄鼠骨内成骨细胞活性,加快骨形成,提高骨质量,从而促进骨折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3.
腰椎MR成像椎间盘终板区Modic征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区椎体MRI征象特征及其在腰腿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有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病人132个椎间节段和86例正常成人112个椎间节段腰椎间盘近终板区椎体MRI信号改变(Modic征)发生率,并与手术病理学检查对照,评价其诊断价值。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手术前、后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法评定。MRI敏感性=阳性/(阳性+假阴性)×100%。结果腰腿痛病人组和正常对照组Modic征发生率分别为53.03%、3.5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Ⅰ、Ⅱ、Ⅲ型发生率分别12.7%、23.9%和2.1%。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者多表现为Ⅰ、Ⅱ型病变(P<0.05)。病程在1年以内者多表现为Ⅰ型和Ⅱ型病变,超过1年者以Ⅲ型变化为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74.68%改善为18.37%,手术效果良好。Modic征对诊断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敏感性为73.9%。结论腰腿痛病人腰椎MR成像Modic征发生率较正常人高,且以Ⅰ、Ⅱ型多见,是诊断椎间盘退变性下腰痛较敏感的影像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的致病因素、分类、诊断及治疗。采用腰椎全椎板、半椎板减压各8例,扩大开窗9例。[结果]腰骶部神经根畸形多因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引起症状。本组发现联合神经根10例,神经根紧密相靠8例,神经根增粗2例,神经根低起点2例,神经根分裂1例,复根1例,神经根吻合1例。其中L4神经根畸形1例,L5神经根畸形14例,S1神经根畸形10例。术前脊髓造影、CT及MRI仅发现5例,其余均在术中探查发现。术后随访2年以上,疗效优12例,良8例,可4例。1例残留下肢放射痛,足背伸力差。[结论]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神经根症状多变,术前脊髓造影、CT及MRI(轴位、矢状位)诊断困难,需改进诊断方法。增强医生认识腰骶部神经根畸形的意识,术中仔细探查神经根,充分暴露,彻底减压,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61例,年龄10~18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矫形组(n=34)和凹侧旋棒矫形组(n=27),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术前、术后全脊柱X线片.研究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VT)、C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7-CSVL)和C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C7-SSVL),置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47.9°±9.9°和51.4°±8.8°(P=0.148),矫正至术后平均8.2°±5.2°和14.0°±8.5°(P =0.002),平均矫正率为(82.5±10.5)%和(73.4±13.9)% (P=0.005);T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7.7°±12.2°和20.6°±13.7°(P=0.377),矫正至术后平均19.7°±9.8°和18.3°±8.7°(P=0.558);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结论]AIS后路凸侧旋棒矫形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主弯矫正率,并可潜在增加脊髓神经安全性;两组患者术后皆能维持良好的胸椎后凸.  相似文献   
136.
进一步提高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佛保 《广东医学》2001,22(5):361-362
髋关节周围骨折指的是髋部骨折及髋关节骨折 ,包括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及髋臼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 ,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增多 ,高速率、高能量的创伤增加 ,使青壮年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涉及关节的骨折在处理上有更高的要求 ,且由于解剖的特点 (特别是股骨颈与股骨头 ) ,更给治疗带来了困难。髋关节周围骨折在治疗上进展较快 ,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论。临床医师必须掌握这些知识 ,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1 粗隆间骨折  传统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由于青壮年患者要求早期下地活动 ,而老年患…  相似文献   
137.
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传导通路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ti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potential,MEP)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采用兔的脊髓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TMS-MEP监测,并与体感诱发电位相比较。结果:脊髓前索损伤时MEP消失,侧索损伤时MEP消失或潜伏期延长,后索损伤时潜伏期轻度延长。结论:TMS-MEP可准确的监测脊髓的前侧索损伤并可间接反映脊髓后索损伤,是一种良好的监测脊髓损伤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体间融合器(cage)的单节段植入对腰椎多节段固定装置中椎弓根钉应力的影响。【方法】10具牛新鲜尸体腰骶椎标本L2-S1用于实验。经后方行L3-L4、L4-L5和L5-L6椎板和椎间盘部分切除,用椎弓根钉和一对碳纤维cage行以下3种三节段固定:①无cage植入;②L4-L5cage植入;③L5-L6 cage植入。每组分别行载荷量为600N的轴向压缩试验,记录各节段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在无cage植入组中,L3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高于L4和L5;在L4-L5 cage植入组中,L4和L5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6;在L5-L6cage植入组中,L5和L6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显著低于L3和L4。【结论】多节段椎弓根固定结构可导致上下两端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Cage的植入可降低上下相邻椎弓根钉的应力,但使相邻以远的椎弓根钉的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39.
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疗效。【方法】11例患者接受C1后弓和(或)侧块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男8例,女3例。C1-2脱位7例,肿瘤2例,Jefferson骨折并横韧带断裂及C2齿突及椎弓骨折脱位各1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表现。根据JOA评分平均为13.9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检查。【结果】10例C1采用经后弓和侧块固定,1例直接侧块固定。C2经椎弓根固定。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1例获平均1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为79.3%。【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C1-2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运探讨非典型Scheuermann病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3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合并有非典型Scheuermann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39岁,平均33.6岁。(L2/3)2个间隙,(L4/5)8个间隙,(L5S1)4个间隙。其中7名患者单纯采用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4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间盘切除、CAGE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31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62.35±8.43分改善至21.46±7.98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出现并发症2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临床通过后路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非典型Scheuermann病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