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大量研究显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是内皮功能不全的标志因子,而内皮损害程度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检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10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三支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在95%以上的85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1级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n=50),2~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n=35).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浓度(2.23±0.59 μmol/L)明显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1.79±0.57 μmol/L)(P=0.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272.4±68.3 μg/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225.0±61.9 μg/L)(P=0.002).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与高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2(Ang-2)浓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狭窄≥90%的患者67例,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CCC进行分级:0级22例,1级17例,2级18例,3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ng-1、Ang-2浓度;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0和1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不良)血清Ang-1水平[(622.59±47.75)ng/L和(728.00±35.82)ng/L]明显低于2和3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良好,(984.39±88.34)ng/L和(1169.80±48.18)ng/L,均为P<0.01];而0和1级组血清Ang-2水平[(798.23±70.48)ng/L和(732.35±36.26)ng/L]明显高于2和3级组[(562.56±81.85)ng/L和(450.80±41.19)ng/L,均为P<0.01]。CCC分级与血清Ang-1浓度呈正相关(r偏=0.81,P<0.01),与血清Ang-2浓度呈负相关(r偏=-0.69,P<0.01)。血清Ang-1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偏=0.29,P<0.05),血清Ang-2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随着血清Ang-1浓度增加或(和)Ang-2浓度下降,其侧支循环越发达,Ang-1可能促进了CCC的生成,而Ang-2可能抑制了CCC的生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的变化并探讨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各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组和5mg/kg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日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①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②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mg/kg组与5mg/kg两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或VSD封堵术后即刻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聚集明显减弱,口服3mg/kg的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类似5mg/kg。  相似文献   
34.
右冠起始部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致窦性停搏一例李传昶,玉井秀男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活动后气促8月入院。入院血压为16/10;6kPa(120l80mmHg),心率66次/分。PTCA前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狭窄90%。该处P...  相似文献   
35.
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对 86 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桥 14例 (1.6 % ) ,均为左前降支心肌桥 ;其中狭窄程度Ⅰ级 1例 ,Ⅱ级 4例 ,Ⅲ级 9例。全部病例均有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8例行运动试验者 7例为阳性 ,1例可疑阳性 ;3例心肌核素显像者均提示左心室前壁心肌缺血。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随访 0 .5~ 6年 ,无 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预后较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为好。冠状动脉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引起心绞痛 ;采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6.
经导管封堵治疗50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 3, 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1.8~13.4(5.54±2.75)mm,封堵成功率96.0%(48/5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7%(8/48),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低瑞舒伐他组(37例)和高瑞舒伐他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术前检测血脂浓度。结果 PCI术前三组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三组间的APN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hs-CRP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更明显,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和升高APN水平,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38.
硫酸镁在室性心动过速电复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室性心动过速时电复律的影响.方法室性心动过速先静脉注射硫酸镁然后立即予以50焦耳电复律.结果10例病人均迅速转复为窦性心律;而常规组15例电复律成功仅8例.结论硫酸镁有助于提高室性心动过速时电复律的成功率,有效地减少电复律时的能量,减少电复律对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39.
雷帕霉素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支架(Cypher)在冠心病治疗中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2月~2004年10月22例应用Cypher支架治疗冠心病病人,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2例病人植入Cypher支架即刻手术成功率100%,病人均于6个月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内均未见狭窄。结论应用Cypher治疗冠心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随访结果满意,冠脉造影随访结果未出现再狭窄,无MACE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0.
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聚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病人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并与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评分与冠脉病变的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数量与冠脉病变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单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依次为血压、吸烟、血糖、活动量、脾气性格、血脂、家族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酸、胆红素和职业:危险因素的量和程度的聚集可致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加重。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个体的聚集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