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快速前哨淋巴结病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认识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中采用1%美蓝5ml在肿瘤周边选两点注射,根据肿块距腋窝的距离,10分钟-15分钟后取腋窝下皱折线切开,循蓝染淋巴管寻找前哨淋巴结。全组32例切除肿瘤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其中27例SLN后行腋窝淋巴结解剖(ALND),两标本同时送病理检查,了解其符合率,并评价SLNB的可行性。结果全组32例均进行了SLNB识别定位,1例未取得SLN,故SLN的检出率为96.7%,另1例SLN病理呈假阴性。按目前国外SLNB的评价标准,本组SLNB的敏感率为88.2%,准确性96.8%,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9%。结论乳腺癌SLNB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扩大与深入将可能取代常规的ALND。  相似文献   
12.
岛状眼轮匝肌皮瓣修复下睑外翻畸形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李仁清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548-549,i0008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下睑外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以皮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中、重度下睑外翻畸形10例,其中2例曾行植皮术,效果不佳。结果:10例病人下睑外翻畸形被完全矫正,皮瓣肤色与质地正常,供瓣区瘢痕不明显,随访半年~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灵活,操作容易,供、受区瘢痕不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11-2020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以及北京市16个区(县)的29家哨点医院的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京市≥6岁人群手足口病病例的三间分布以及病原学构成和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和探讨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快速检测策略.方法 采集671名来自脊灰野病毒流行疫区的在京学生粪便标本,采用一组实时荧光RT-PCR代替标准方法分别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Ⅰ型脊灰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并利用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Sabin株)和Ⅰ型野毒株对实时荧光RT-PCR和标准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新脊灰病毒检测流程(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脊灰野毒鉴别检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33例;脊灰病毒疫苗株1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Ⅰ+Ⅱ型1例、Ⅰ+Ⅲ型4例、Ⅰ+Ⅱ+Ⅲ型2例;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3例.(2)3种实时荧光RT-PCR检测脊灰病毒比标准方法敏感1~ 100倍.其中肠道通用型检测和脊灰病毒分型检测2种方法对Ⅱ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0倍;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能准确区分Ⅰ、Ⅱ和Ⅲ型脊灰疫苗株,脊灰野毒株鉴别检测对Ⅰ型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3种实时荧光RT-PCR均能有效检测出Ⅰ型脊灰野毒株,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结论 新的脊灰病毒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且灵敏度高于标准方法,适合于脊灰应急检测应对突发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和探讨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快速检测策略.方法 采集671名来自脊灰野病毒流行疫区的在京学生粪便标本,采用一组实时荧光RT-PCR代替标准方法分别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Ⅰ型脊灰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并利用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Sabin株)和Ⅰ型野毒株对实时荧光RT-PCR和标准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新脊灰病毒检测流程(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脊灰野毒鉴别检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33例;脊灰病毒疫苗株1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Ⅰ+Ⅱ型1例、Ⅰ+Ⅲ型4例、Ⅰ+Ⅱ+Ⅲ型2例;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3例.(2)3种实时荧光RT-PCR检测脊灰病毒比标准方法敏感1~ 100倍.其中肠道通用型检测和脊灰病毒分型检测2种方法对Ⅱ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0倍;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能准确区分Ⅰ、Ⅱ和Ⅲ型脊灰疫苗株,脊灰野毒株鉴别检测对Ⅰ型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3种实时荧光RT-PCR均能有效检测出Ⅰ型脊灰野毒株,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结论 新的脊灰病毒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且灵敏度高于标准方法,适合于脊灰应急检测应对突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它属于正粘病毒科,其病毒颗粒呈球形或丝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外有包膜。按照NP和M1蛋白的抗原性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又可根据HA和NA抗原性不同,再分为若干亚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与人类有密切联系。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它能在短期内突然发生,迅速蔓延,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头疼、肌痛、厌食、乏力等,严重的能引起儿童和老人的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一起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征,为做好输入性COVID-19诊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口岸检疫中发现自英国返回北京的2例COVID-19可疑病例,与同行其他4名家庭成员集中医学隔离,收集并分析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暴露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诊断治疗与转归情况等信息。结果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涉及6人,4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未感染。感染来源为英国伦敦社区暴露。祖母发病最早且迅速发展为重症,儿子、儿媳及小孙女为普通型,孙儿为无症状感染者,大孙女未感染。该家系暴露后的发病时间平均为8 d,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6 d。结论该境外输入性家庭COVID-19疫情为家庭密切接触聚集性传播;病情与感染者年龄、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加强入境健康申报、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筛查和集中隔离收治,预防境外输入性病例播散感染是目前我国预防COVID-19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肿胀麻醉下小切口治疗腋臭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腋臭方法。方法:在肿胀麻醉下,取腋窝皱襞小切口或与之平行小切口1 ̄2条,长约3cm,于真皮与皮下脂肪间潜行分离达皮下剥离设计范围边缘,并翻转皮瓣,修剪附于真皮基底的脂肪组织、毛囊、顶泌汗腺(大汗腺)腺体及导管,制成全厚皮片厚度,彻底止血,清除剥离腔隙内残留的游离组织后,间断缝合切口。结果:本组62例中,59例切口Ⅰ期愈合切口瘢痕细小不明显,腋毛生长明显减少;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单侧切口拆线后裂开,切口延期愈合。经随访6 ̄24个月,62例中除1例术后仍有轻度异味(较术前明显减轻)外,其余患者术后异味消失。结论:本术式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美容效果良好的腋臭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LVA分型对于鉴别布鲁氏菌病复发与重复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初次发病与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做布鲁氏菌种属鉴定与MLVA-16分型鉴定,分析两次发病分离到的菌株的分型结果及各位点的差异。结果 收集到4例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的血培养物,分离得到8株布鲁氏菌,经MLVA-16分型鉴定为7个基因型,1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短的患者的2株分离株的MLVA-16分型一致,没有差别,提示为复发。而另外3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的6株分离菌株,其MLVA-16分型的基因型不同,分别各有一个位点的差异,提示为重复感染。结论 MLVA分型对于布鲁氏菌病的复发与重复感染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应性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喘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3月就诊于襄樊市一医院儿科的83例特应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后均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按应用布地奈德治疗的疗程随机分为1周组、3个月期组和1年期组,1周组仅在急性期用药1周,3个月组和1年组在急性期与1周组用药相同,急性期后继续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后2年内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后2年内1周组复发23例占67.65%,3个月期组复发6例占22.22%,1年期组复发2例占9.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特应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疗效明显,可有效减少喘息的复发,但吸入激素持续时间并不能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