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462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47篇
  6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亮  余之刚 《山东卫生》2006,(10):54-55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为3%-8%。溢液性质主要有乳汁样、水样、脓样、粘冻状、浆液性、浆液血性和血性7种类型,其中恶性病变占10%-15%。因此,正确诊断和治疗乳头溢液很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肝外伤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年收治26例肝外伤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手术治疗23例,占88.46%,非手术治疗3例,占11.54%,手术中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可大大提高肝外伤治疗成功率。手术仍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主要手段。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非手术治疗的比例可望提高。  相似文献   
83.
1实验材料动物:KM小鼠,体重(20±2·0)g,雌雄各半,Ⅰ级合格动物,合格证号:川医动字第2401115,由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药品:心安颗粒:呈深棕色,每克相当于原生药2·4g,临用时配成各种浓度的混悬液供试验用。由沪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提供,批号:980922;黄芪精口服液:10ml/支,由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批号:011112;T细胞总数及亚群检测试剂盒系博士德公司产品。2实验方法[1]KM小鼠50只,随机分为心安颗粒5·00g.kg-1、2·50g.kg-1、1·25g.kg-1组、黄芪精5·00mL.kg-1组及对照组,用药组每天定时定量灌胃给药1次,对照组给等容量NS 30mL.kg-1…  相似文献   
84.
银黄注射液体内外抗Ⅰ型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娟  葛李  章卓  李亮  刘剑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84-2485
目的观察银黄注射液的体内外抗疱疹病毒I型(HSV-I)作用。方法用HSV-I Sm44株颅内感染BALB/C小鼠复制动物模型,记录小鼠存活时间;用HSV-I Sm44株感染的Vero细胞为实验系统,观察细胞病变程度,从而了解银黄注射液抗HSV-I的药效。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先用药后感染病毒,银黄注射液0.22 mg.m-l1以上可抑制HSV-ⅠSm44株对Vero细胞的病理损伤,病毒唑0.25 mg.m-l1以上可抑制HSV-ⅠSm44株对Vero细胞的病理损伤,先感染HSV-Ⅰ后用药,银黄注射液0.22 mg.m l-1不能抑制Vero细胞的病理损伤;动物实验表明,静注66 mg.kg-1.d-1银黄注射液可显著延长感染HSV-ⅠSm44株的小鼠存活天数(P<0.01),作用优于病毒唑,肌注作用差。结论体外实验,银黄注射液阻断Ve-ro细胞感染HSV-ⅠSm44株作用强于对已感染该病毒的Vero细胞的保护作用;对HSV-ⅠSm44株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静注比肌注效果好,静注大剂量保护作用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ELF(VP16、CF、5-Fu)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紫杉醇135mg/m2-175mg/m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6小时,常规抗过敏处理,第1天给药,CF 300mg/m2,静滴2 小时,第1天给药;5-Fu 0.5静注,随后5-Fu 3.0/m2采用微量泵48小时持续滴注;VP16 120mg/m2静滴,第1、2、3 天给药。21天-28天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共完成化疗90个周期,无CR患者,PR 16 例(占61.5%);NC 7例(占26.9%),PD 3例(占11.5%);中位TTP为6.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9个月。全组临床受益反应评价有效23例,受益率占88.5%。疼痛缓解非常明显,13例疼痛完全缓解(占76.5%),卡氏评分增加 20分以上者16例(占61.5%),体重增长7%以上者18例(占69.2%)。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8例(占30.8%);呕吐反应轻,Ⅰ-Ⅱ度18例(占69.3%),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采用ELF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能取得较理想疗效,临床受益率高,毒副反应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缺氧、脑梗塞、心肌梗塞及“血瘀”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小鼠,豚鼠,SD大鼠分别复制缺氧、脑梗塞、心肌梗塞及“血瘀”模型,记录比较小鼠在密闭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秒),测量小鼠偏瘫恢复数,记录豚鼠不同时间心电图,比较给药前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振幅变化的差异,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红花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常压耐缺氧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小鼠脑梗塞所致偏瘫的恢复率增高,红花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豚鼠因垂体后叶素所致0、30、60秒的心电图ST段高抬和0、15、60秒的T波升高均明显降低,中剂量组0秒的ST段和T波升高明显降低,“血瘀”证大鼠的全血黏度明显下降。结论:红花注射液对缺氧,脑梗塞,心肌梗塞,“血瘀”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应用心肌灌注分级(MBG)的方法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评价其对局部、整体心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前壁AMI患者128例,于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按MBG将患者分为微循环灌注障碍组(MBG0~1级,A组)和微循环灌注良好组(MBG 2~3级,B组).于直接PCI后行左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I后1周和6个月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参数.并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1)AMI后6个月,A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均较B组增高(P<0.05);而LNEF、高峰射血率和高峰充盈率均较B组降低(P<0.05).(2)AMI后6个月,A组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2~LxEF8分别较B组降低19.43%、32.98%、34.55%、35.89%、28.78%、27.49%和21.77%(P<0.05).(3)相位分析显示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Ps和PSD高于B组.(4)在6个月随访期内,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经MBG判定的直接PCI后的微循环灌注障碍状态,可导致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降低,减弱心室射血的力学效应.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AMI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8.
麻仁滋脾丸对小鼠有一定通便作用,可增加鼠粪水分含量,并有一定促进大鼠大肠推进运动作用。济川煎化裁方益寿通则有强的通便效果,其通便机理可能与增加鼠粪水分含量,促进小肠和大肠推进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幽门螺杆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PCR检测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164次胃活俭粘膜幽门螺杆菌(HP)。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粘膜涂片Gram’s染色镜检及培养3项检查结果比较。HP检出率分别是:PCR法63%,RUT62%,涂片镜检59%,培养55%。4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若以培养法为标准,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7%和97.2%。阳性预计值为97.8%,阴性预计值为94.6%。对PCR法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较为可靠。结论:诊断HP感染或评价其根除疗效,应选择包括PCR法等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两种复合树脂充填V类洞的近期疗效.方法 50例患者200个楔状缺损分两组制备V类洞,分别使用3M和杜拉菲勒两种光固化树脂修复,经1年的临床观察,评定疗效.结果 3M复合树脂修复组成功率达94%,杜拉菲勒修复组成功率85%.结论 相同洞形设计的两种树脂在微渗漏及边缘密合性等材料性能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