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本研究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相关疾病的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患者颈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性质的检出情况。结果 与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左侧狭窄、右侧狭窄及双侧狭窄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P<0.05),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P<0.05),对软斑块、硬斑块及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联合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微创短节段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0岁,平均45岁;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相似文献   
53.
背景: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可能与骨肉瘤干细胞有关。目的:评估骨肉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其相关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方法:在无血清条件下以及无血清联合抗肿瘤药物的条件下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对骨肉瘤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选出Stro-1阳性、CD133阳性骨肉瘤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法等检测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Oct3/4以及Nanog等的表达水平以及致瘤性能。结果与结论:骨肉瘤干细胞在接种培养2-10d后形成悬浮细胞球,增殖潜伏期约为24h,Stro.1阳性干细胞能够形成悬浮细胞球,Stro-1阴性细胞则不能形成悬浮细胞球。此外,骨肉瘤干细胞还能高表达Oct3/4、Nanog和CD133等,CD133阳性骨肉瘤干细胞高表达CD133分子,侵袭力更强,而CD133阴性细胞则不能表达CD133分子,侵袭力相对较弱。塞来昔布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肿瘤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4.
背景:目前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椎动脉的检查仍然存在差异和争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为血管及骨关节结构的解剖观察及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横突段的效果,明确其走行及变异。方法:从2009-12-01/2010-05-31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的三维影像资料中,去除椎动脉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楚的资料,选出无明显异常病变者250例,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走行及血管管径的变异。获得原始断层图像后,通过容积重建、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来显示椎动脉。结果与结论:椎动脉经C6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92.6%,经异常横突孔进入占所有样本的7.4%(37条),经C4,C5,C7横突孔进入的发生率分别为2.2%(n=11,占不正常的29.7%),4.6%(n=23,占不正常的62.2%),0.6%(n=3,占不正常的8.1%)。20例为右侧异常(54.1%),17例为左侧异常(45.9%)。所有患者中27例为单侧异常(10.8%),5例为双侧异常(2%)。比较椎动脉管腔直径,左侧直径明显大于右侧53例,右侧直径明显大于左侧30例,左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椎动脉在横突段的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三维CT血管造影能客观地反映椎动脉的病理改变,并清晰显示椎动脉与骨性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和黄韧带增厚都被认为是与老化的变化相关。然而,却很少见用MRI评价黄韧带肥厚自然病程的报道。目的:用MRI评价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MRI测量178例患有腰腿痛的患者的L2/3、L3/4、L4/5、L5S1水平712条黄韧带的厚度。并检验黄韧带厚度与年龄和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结果与结论:黄韧带的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然而,L4/5、L5S1水平黄韧带厚度的增加要比L2/3、L3/4水平明显。在L4/5水平,在20~29岁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厚度已超过3mm。所有的患者如果L2/3水平黄韧带肥厚(>3.0mm),那么其余个水平的黄韧带均肥厚。在老年患者中,黄韧带的厚度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没有相关性。提示在20~29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已经开始变厚,而黄韧带的增厚不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屈曲凸入椎管内的。L2/3水平黄韧带的厚度可以作为一个多水平腰椎管狭窄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5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与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及时的做出诊断,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的预后非常重要.目的:综述近几年关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01/2009-12 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fection",共检索到文献2 673篇.此外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结果与结论:假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生物膜是抗生素难以将病原微生物灭除的主要原因.血液化验、细菌学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全膝关节置换的有效手段,但各有优点及不足,诊断时应结合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目前,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应用抗生素、清创保留假体、彻底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关节融合和关节离断等治疗方式,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背景:肌纤维母细胞从197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目的:阐述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8.
氨甲喋呤联合咖啡因对骨肉瘤细胞株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联合咖啡因对骨肉瘤细胞株的作用.[方法]以国人骨肉瘤细胞株OS-732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试验设计原因,设1无药组(阴性对照组),2咖啡因组,3氨甲喋呤组,4咖啡因、氨甲喋呤联合用药组(混合用药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采用MTY法细胞毒性试验和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观察3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用残存细胞吸光度A值表示)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FCM分析各组于48 h G2/M期细胞比例(%)为1组(23.210±0.416),2组为(23.120±0.440),3组为(28.770±0.531),4组(23.267±0.319),1组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残存细胞吸光度A值为1组(0.411±0.006),2组(0.401±0.006);3组(0.304±0.007),4组(0.105±0.002),组间差异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甲喋呤与咖啡因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加氨甲喋呤对骨肉瘤细胞株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对骨肉瘤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2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和16例正常骨组织中LRP、bcl—2的表达。结果:42例骨肉瘤中LRP、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52.38%(22/42)。这两种指标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但两者可协同表达;LRP和bcl—2的表达在不同的年龄组、性别、分型及Enneking分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7例患者进行化疗评价,LRP阳性组与阴性组对化疗的反应率为14.3%(1/7)及55.0%(11/2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RP阳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85.7%,LRP阴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55.0%。bcl—2阳性组与阴性组对化疗的反应率为13.3%(2/15)及83.3%(10/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阳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86.7%,bcl—2阴性对耐药的预测值为55.0%。结论:LRP和bcl—2等多因素联合作用是骨肉瘤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联合检测LRP和bcl—2能较好地预测骨肉瘤化疗反应及耐药。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新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治疗的手段,经股动脉插管向脾动脉注射栓子进行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36例,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球蛋白、肝功能的变化、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腹水消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白血胞(WBC)、血小板(P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迅速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术后2周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后逐渐改善;(3)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无变化;(4)远期(6~9个月后)门脉宽度缩小,差异有显著性;(5)术后近期(1~3个月)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9个月后明显缩小;(6)术前有腹水的16例患者,11例腹水消失,4例腹水明显减少,1例无变化;(7)术后并发症:均有腹痛、发热,个别出现腹膜炎、出血、肺炎、哮喘等。结论PSE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