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摘要 背景:随着交通伤,建筑伤的不断增加以及疾病检出率的提高,寰枢椎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其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因此选择正确的内固定技术对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的:综述寰枢椎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内固定治疗技术的进展,并对临床应用中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已发表的关于寰枢椎解剖及其内固定技术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寰枢椎,解剖学,内固定”,英文检索词为“atlantoaxial,anatomy,interal fixation。 结果与结论:寰枢椎部位较深,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周围有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脊髓,因此该部位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从1901年,Mixter和Osgood报道了用硬丝线捆住寰椎后方和枢椎棘突的方法开始,相继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直至现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椎弓根,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以及微创技术。 关键词:寰枢椎;解剖学;内固定技术;生物力学;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背景:肌纤维母细胞从197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阐述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方面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3.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和黄韧带增厚都被认为是与老化的变化相关。然而,却很少见用MRI评价黄韧带肥厚自然病程的报道。 目的:用MRI评价黄韧带厚度与年龄、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方法:MRI测量178例患有腰腿痛的患者的L2/3、L3/4、L4/5、L5S1水平712条黄韧带的厚度。并检验黄韧带厚度与年龄和椎间隙水平及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黄韧带的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然而,L4/5、L5S1水平黄韧带厚度的增加要比L2/3、L3/4水平明显。在L4/5水平,在20~29岁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厚度已超过3 mm。所有的患者如果L2/3水平黄韧带肥厚(> 3.0 mm),那么其余个水平的黄韧带均肥厚。在老年患者中,黄韧带的厚度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没有相关性。提示在20~29年龄段的患者黄韧带已经开始变厚,而黄韧带的增厚不是随着椎间盘的退变屈曲凸入椎管内的。L2/3水平黄韧带的厚度可以作为一个多水平腰椎管狭窄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24.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及时的做出诊断,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的预后非常重要。 目的:综述近几年关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感染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01/2009-12 CNKI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感染,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fection”,共检索到文献2 673篇。此外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4篇。 结果与结论:假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生物膜是抗生素难以将病原微生物灭除的主要原因。血液化验、细菌学培养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全膝关节置换的有效手段,但各有优点及不足,诊断时应结合各种检查结果综合考虑。目前,全膝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单纯应用抗生素、清创保留假体、彻底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关节融合和关节离断等治疗方式,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背景:肌纤维母细胞从1971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认识到,该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阐述肌纤维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在肿瘤的生长、侵袭方面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1与肌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转化生长因子;侵袭性”或“myofibroblast;tumor;TGF-β;aggressivenes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内容与肌纤维母细胞及肿瘤间质纤维母细胞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1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1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肌纤维母细胞具有平滑肌和纤维母细胞的特征,肿瘤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是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调控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通过直接刺激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来促进肿瘤生长,并通过水解细胞基质和刺激肿瘤细胞运动来发生侵袭。肌纤维母细胞的出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探索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27.
腰段椎间盘不同节段不同区域的胶原定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4具新鲜尸体椎间盘为标本,以胶原蛋白分解产生特有的羟脯氨酸为指标,对正常人椎间盘不同区域胶原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胶原含量纤维环明显高于髓核(P<0.001);纤维环内层低于外层(P<0.05,P<0.001);后外侧低于前外侧(P<0.05);特别是后外侧内层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01)。作者认为这可能是临床上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从T_(12)至L_1胶原含量有逐渐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8.
李书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5-2816
目的:分析诊断CT模拟定位在三维适形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诊断CT模拟定位,并对患者予以放疗治疗,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运用诊断CT模拟定位进行放疗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诊断CT模拟定位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背景:脊柱真菌感染十分罕见,临床和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目的:分析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11例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及症状持续时间,有无发热以及引起免疫力降低的前置性因素;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GM试验)等实验室检查;脊柱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获取组织进行真菌培养或(和)病理学检查明确致病菌。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为病变节段的疼痛,病史1~16周。1例合并高热,4例合并根性刺激痛,4例合并前置性因素。所有患者的ESR明显升高;CRP和PCT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无升高。1例GM试验阳性、2例G试验阳性;G试验和GM试验可疑阳性各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累及胸椎2例,腰椎9例。致病菌包括曲霉菌6例,念珠菌4例,隐球菌1例。结论:对存在免疫功能受损并表现为慢性脊柱感染的患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可能。获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脊柱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为防止诊断和治疗的延误,应争取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30.
高甲科  李书忠 《山东医药》2010,50(15):37-39
目的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细胞周期素(Cyclin)D1蛋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SSF1A、Cyclln D1蛋白在46例骨肉瘤组织(骨肉瘤组)及20例骨软骨瘤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骨肉瘤组RASSF1A蛋白的阳性率(45.70%)显著低于对照组(95.00%),P〈0.01.Cyclin D1蛋白的阳性率(63.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P〈0.01。RASSF1A、Cyclin D1表达呈负相关(r=-0.383,P=0.009)。骨肉瘤组低分化组织RASSF1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09)。结论RASSF1A低表达与Cyclin D1高表达可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二者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为骨肉瘤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