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目的:探讨NLRP3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中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大鼠64只,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 d、7 d、14 d、28 d组,每组12只。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含量;免疫组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在癫痫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7 d、14 d、28 d组血清中IL-1β、TNF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7 d、14 d、28 d组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平均光密度,海马组织NLRP3、Caspase-1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在慢性自发性癫痫形成过程中,NLRP3、Caspase-1在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中表达升高,可能与激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42.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儿科心血管系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治疗上有机械刺激及多种药物选择。根据PSVT发病特点,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终止发作,缓解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我院儿科2009年12月——2013年4月应用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儿55例,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3.
脑瘫患儿的气质特征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丰  王贞  李夏  赵荣安  文香淑  陈军  李媛  秦杰 《山东医药》2004,44(20):10-11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气质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张劲松等翻译的气质问卷(中文电子软件版),对364例4个月至7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气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脑瘫患儿有明显的消极气质,表现为活动性差、注意力欠集中、坚持性差、情绪本质消极等;不同智力水平的脑瘫患儿未见气质差异。结论 脑瘫患儿有明显的消极气质,此对患儿成长过程中个性和行为发展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44.
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黏膜和血清标本,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大肠息肉患者(取其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及IL13的mRNA表达及其血清含量。结果轻度UC患者IL4和IL13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UC患者IL4和IL13的肠黏膜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二者血清含量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IL4和IL13在UC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5.
由于非洲抗氯喹恶性疟的扩散以及现有抗疟药的费用较大和其潜在毒性,奎宁又成为一种重要的抗疟药。有关非洲儿童最近使用奎宁的资料较少,作者等在扎伊尔金沙萨某医院对重症恶性疟儿童进行了奎宁静脉给药的临床和疗效观察。选择原虫血症密度≥5%、有严重精神神经症状需静脉给药的  相似文献   
346.
6个月内川崎病患儿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6个月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年龄组KD患儿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KD患儿487例,分为≤6个月组67例(14%),>6个月组420例(86%).≤6个月又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 组),对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个月组和>6个月组临床表现(球结膜充血:68.7% vs 79.5%,P<0.05;颈部淋巴结大:25.4% vs 64.3%,P<0.05)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31±0.83)×109 L-1 vs (16.56±0.29)×109 L-1,P <0.05;血红蛋白 (97.37±1.22) g·L-1 vs (109.01±0.64) g·L-1,P<0.05;血小板(453.34±22.99 )×109 L-1 vs (338.26±6.33)×109 L-1,P<0.05;AST (43.87±6.52) U ·L-1 vs (67.64±4.23) U·L-1,P<0.05]均存在显著差异.虽然≤6个月组不完全K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59.7% vs 33.6%,P<0.05),但冠脉损害率无显著差异(52% vs 53%,P>0.05).≤6个月CAL组和NCAL 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内小婴儿由于临床表现迟发,且不典型,诊断及治疗也就相应延迟,心脏超声示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6个月内完全KD确诊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347.
韩馥伊  邢瑶  李洋  李丰 《解剖科学进展》2023,(5):459-461+466
目的 探究DEAD box RNA解旋酶-5(DEAD-box helicase 5, DDX5)蛋白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过表达Flag-DDX5的人乳腺癌MCF-7稳转细胞系,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DDX5蛋白过表达后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DDX5的乳腺癌MCF-7稳转细胞系;DDX5蛋白过表达后,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乳腺癌细胞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下调,Fibronectin与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DDX5可能参与乳腺肿瘤细胞EMT过程,促进乳腺癌的恶性转移,进而影响乳腺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348.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脊髓损伤组、迷迭香酸低、中、高剂量组(RA-L、RA-M、RA-H组),除Sham组外均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Sham组和急性脊髓损伤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而RA-L组、RA-M组、RA-H组灌胃5,20,40 mg/kg剂量迷迭香酸。在给药后第3,7,14,28天进行BBB评分;ELISA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SOD、GSH-PX、MDA、TNF-α、IL-1β、IL-10、NO;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iNOS、BDNF、p-NF-κB、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急性脊髓损伤组造模后第3,7,14,28天后BBB评分降低;与急性脊髓损伤组比较,给药第3,7,14,28天后,RA-L组、RA-M组、RA-H组BBB评分升高。与Sham组比较,急性脊髓损伤组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TNF-α、IL-1β、IL-10、NO含量增加,iNOS、BDNF、p-NF-κB、 p-...  相似文献   
349.
李丰  吴强  张强  李家明  何广卫 《安徽医药》2012,16(11):1583-1584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主要杂质的结构和产生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用HPLC法分离该杂质,用波谱法推导其结构,再用合成制备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论该杂质的结构为2-(3-羟基亚胺甲基4-异丁氧苯基)-4-甲基噻唑-5-羧酸。  相似文献   
350.
目的总结颧眶动脉穿支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眼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15例眼周恶性肿瘤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基底细胞癌12例,鳞状细胞癌3例。病程5个月~10年,中位病程2年。肿瘤范围1.0 cm×0.8 cm~2.5 cm×1.5 cm,均未侵犯睑板。术中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3.5 cm×2.0 cm。采用颧眶动脉穿支蒂颞部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眼周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1.5 cm~5.0 cm×2.0 cm。供区皮下分离后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基本相同,术区瘢痕隐蔽;无上睑下垂、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 颧眶动脉穿支蒂颞部岛状皮瓣能修复眼周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较大缺损,具有血供可靠、设计灵活以及术区形态、功能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