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9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扩大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介绍扩大中颅窝硬膜外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与治疗三叉神经瘤的疗效与体会。方法 在50 侧尸体头标本上进行中颅底显微解剖研究, 设计硬膜外手术方案, 并对我科经硬膜内入路和硬膜外入路治疗的98 例(1978 ~1997) 三叉神经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使硬膜外入路趋于完善。本组病例中56 例(57 % ) 肿瘤位于中颅底, 42 例(43 % )呈哑铃型生长。在1984 年以前, 手术采用硬膜内入路, 肿瘤全切率68 % (19/28) , 近全切9 例。硬膜外入路应用早期(1985 ~1992) , 肿瘤全切率71 % (27/38) , 近全切29 例, 晚期分别为91 % (29/32) 和3 例, 长期随访中, 硬膜内入路组6 例死亡, 8 例复发, 早期硬膜外入路组1 例死亡, 3 例复发。三组中颅神经损伤率依次为70 % , 34 % 和19 % 。结论 扩大中颅窝硬膜外入路是 切除中颅底、海绵窦及中、后颅底哑铃型三叉神经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经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18例海绵窦肿瘤的经硬膜外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经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4 ̄1998年8月经硬膜外入路切除18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部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5%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45%颅神经症状同术前,10%颅神经症状加重,11%术后出现新颅神经症状。随访2月至48月(平均24月)无复发。结论 海绵窦肿瘤可采用单一硬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73.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亡的时程变化。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不灌注组(n=5)、模型再灌注组动物按正常灌注压恢复后不同时间点分组(0h,n=5;12h,n=5;24h,n=5;72h,n=5)。模型组动物行右侧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同时结扎左侧横窦引流静脉和双侧颈外动脉。术后3个月,阻断颈部动静脉分流造成模型组动物脑组织再灌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动物右侧大脑中动脉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模型不灌注组动物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动物再灌注即刻(0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再灌注12h神经细胞凋亡率开始明显增加,24h达高峰,72h降低。电镜证实神经细胞凋亡的存在。结论在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恢复正常灌注压可导致继发性神经细胞损害,可能与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后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CSDH,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病机制及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对所有病人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临床症状不典型,积极治疗治愈率达100%。结论 钻孔引流术(BHID)是目前治疗CDSH的首选方法,应尽量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中枢性低钠血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 方法 对68例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采用电极法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和露点法测定血中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抗利尿激素(ADH),以及血、尿钠浓度,血、尿渗透压. 结果 68例TBI患者中有27例出现低钠血症,且多集中出现在重型或特重型TBI患者中.其中7例表现为ADH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20例表现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结论 TBI患者中枢性低钠血症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受损致EDKS、ADH分泌增加相关,血ANP、BNP浓度降低末直接影响到血钠浓度.静脉给予外源性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可以对抗TBI患者ADH分泌增加所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安定麻醉加局麻或全麻加局麻,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7例宽颈或梭形动脉瘤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3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弹簧圈栓塞术,3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胶栓塞,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出血较多的病例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3~7 d。术后随访2~89个月。结果112例共118个动脉瘤中,行栓塞117个,其中100%栓塞93个(78.8%),90%栓塞17个(14.4%),80%栓塞3个(2.5%),50%栓塞2个(1.7%),栓塞失败2个(占1.7%);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0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疗效满意。术后随访发现,3例再发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4例恢复,1例明显好转。结论介入栓塞术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及综合治疗。方法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应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cAVM20例,栓塞剂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结果6例达到完全或90%以上栓塞,10例60%~70%栓塞,4例50%左右栓塞。未能完全栓塞的14例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痊愈,1例单侧肢体乏力,肌力Ⅲ级;6例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痊愈,4例病灶缩小。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cAVM的方法安全性好,损伤小,单纯栓塞可治愈部分cAVM,栓塞深部的供血动脉可降低手术的风险,并可减少cAVM体积使之适合放射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是cAV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8.
79.
术中动眼神经电生理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颅底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及显微神经解剖学快速发展,但术中颅神经损伤和术后颅神经麻痹仍然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挑战[1],尤其是动眼神经位置深,在颅底行程长,功能多,损伤后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相似文献
80.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向后颅窝、岩骨或颅外生长 ,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差别很大。本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0年间经手术处理和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共2 1例 ,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8岁。病程 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4个月。病变位于左侧 9例 ,右侧 1 2例 ,其中 2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 1 5~ 4 3cm ,平均2 3cm。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为 4型 :颅内型 1 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