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传染病。狂犬病疫苗(下称狂苗)对狂犬病暴露者的保护作用是显著的,但并非完全。朱智勇等首次在省内用免疫荧光法作狂苗免疫后的抗体测定。我们以此法观察了海盐129例狂犬病暴露者狂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材料1.抗原片:由省站疫源科制备。用 CVS 国际标准固定毒感染 Vero 细胞,灭活点片而成。2.羊抗人 IgG:由省站疫源科制备(特异性染  相似文献   
22.
23.
作者将EHFV有关产物经过多种电泳和不同染色剂的对比检测,揭示了EHFV的多态性(呈现六条格外整齐、深浅不一、迁移率互异的染色带)和极端的不稳定性(在-30℃冻存下也会出现裂解等),从而解释了诸多学者在电镜观察中为什么对EHFV大小和形态作出如此不同的报道,这与他们所用病毒材料和(或)抽提时所用的溶剂、温度以及提纯后贮存期的长短等密切相关.冻融裂解的应用将加速对EHF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4.
自出血热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疫区的正常黑线姬鼠作实验动物,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液中分离到一株能与EHF 阳性参考血清起反应的病毒,经血清学和理化特性的鉴定,证明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传至第6代,接种后4天即在鼠肺中检出抗原,病毒除在常见的肺、脾、肝、肾等脏器中检出外,胃肠道组织内也极易找到。接种长爪沙鼠和家兔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25.
历来把尿检阳性作为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的必要条件。1982年东京会议将流行性出血热正式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近年来我省以应用毒株感染黑线姬鼠或长爪沙鼠后的阳性鼠肺组织为抗原片,作间接免疫荧光,以确诊各型EHF病例。现把1982~1983年收集到的各病期尿检(整个病程尿检5次以上)阴性(蛋白痕迹以下;镜检红细胞,大、小圆细胞与各种管型均为阴  相似文献   
26.
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朝鲜出血热(KHF)抗原,检查我省临床出血热病人血清的抗体.实验结果与临床确诊的出血热病人的符合率:急性期测定IgM,新鲜血清的阳性率为100%;经保存或污染血清的阳性率降至74%.IgM在发病早期即可检出,为出血热病人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恢复期测定IgG,新鲜血清及保存血清的阳性率均为100%.初步证实了KHF抗原与我省的流行性出血热之间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获得肠道病毒71型病毒株,同时验证Vero细胞分离肠道病毒的效果。方法:采集手足口病例疱疹液、咽拭子标本,接种单层Vero细胞,观察细胞病变(CPE);CPE阳性的培养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鉴定及分型,选取毒株进一步做EV71 VP1全序列测定、电子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病毒CCID50测定。结果:从23例手足口病例33份标本中,分离到22株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为66.7%;其中肠道病毒71型17株占阳性数的77.3%,CoxA16型4株占18.2%,未分型1株占4.5%,经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毒株均为C基因型。结论:Vero细胞分离肠道病毒阳性率高,获得了17株EV71型毒株。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在浙江省HFRS高发疫区大面积人群接种后的安全性 ,考核血清学及近期、中期流行病学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测特异性IgG抗体 ,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检测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共接种 10 4 6 0人 ,全程接种者占 97.30 % ,对照 16 159人。全程接种后两周进行血清学观察 ,荧光抗体阳转率为 10 0 .0 0 % (6 7/ 6 7) ,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4 4 .4 4 % ,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72 .12和 4 .6 2。1年后加强免前、免后两周和免后 1年 ,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57%、83.33%、75.0 0 % ;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4.80 %、55.56 %、35.0 0 %。疫苗近期 (基础免疫后 1年 )和中期 (基础免疫后 2年 )流行病学防病效果良好 ,人群保护率达 10 0 %。目前未发现接种人群中有免疫 (感染 )增强问题。结论 :HFRS疫苗近期和中期流行病学防病效果明显 ,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9.
为比较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免疫后 4年的抗体水平 ,1997年 11月~ 1998年 7月在浙江省建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随机对照试验现场 ,分别采集接种组和对照组双份血清 2 95人和 2 68人 ,检测血清中间接荧光抗体。按血清间接荧光抗体阳性或阴性来比较接种组和对照组的抗体水平 ,均未见接种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接种组同对照组免疫后 4年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未见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增强接种人群发生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30.
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免疫后4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Ⅰ型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免后4的上(加强后3年),抗体维持水平观察和流行病学效果研究,结果122份血清有39份抗体仍阳性,阳性率为31.96%。同时有6份血清的免后3年IFA抗体阳性的血清ELISA-IgM阳转,1份由IFA抗体阴性以ELISA-IgM抗体阳性,表明在疫苗接种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和免疫回忆反应。没有发现免疫增强和感染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