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索生物组织活性与介电特性间的内在关系。方法:以兔肝为实验对象,在恒温恒湿条件(37°C、90%RH)下测量其在离体不同时间点的电阻抗(10 Hz~1 MHz),同时取样本做HE染色切片,分析微观形态。结果:兔肝组织的电阻率随离体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转折时间点约为30 min,5 h后低频与高频电阻率值的差异减小,低频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明显增大,散射宽度变窄;Cole-Cole模型参数显示,R∞、R0、α增大至30 min后减小,而fc先减小至30 min后增大。HE染色切片显示,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细胞核逐渐消失,细胞膜溶解破裂,细胞间隙增大,拟合得到细胞间隙面积变化率与Cole-Cole模型参数间的函数关系。结论:该研究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组织的介电特性与其活性程度的密切关系,提示介电参数测量可能成为组织活性监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福莫特罗对过敏性哮喘大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炎症的作用,探讨影响肺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机制.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哮喘模型组(B)、小剂量(0.08 mg/kg)福莫特罗组(C)、中剂量(0.12 mg/kg)福莫特罗组(D)、大剂量(0.16 mg/kg)福莫特罗组(E)、地塞米松(0.5 mg/kg)组(F),每组8只.卵蛋白致敏诱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福莫特罗口服,地塞米松腹腔注射给药7 d.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肺组织匀浆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含量.结果:(1)A组气道炎症没有明显变化;B组炎症变化明显,大量EOS浸润,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用药组炎症有所减轻,浸润EOS数量明显减少(P<0.01).(2)B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化因子(eotaxin)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下降(P<0.05).各用药组eotaxin与EOS数量呈正相关.(3)B组ECP含量较A组显著升高(P<0.01);各用药组均低于B组(P<0.01).结论:(1)哮喘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福莫特罗能够明显降低气道中EOS数量,与抑制EOS趋化有关.(2)福莫特罗可能是通过减少肺组织内eotaxin的表达来抑制EOS趋化的.(3)福莫特罗能够抑制EOS活化,减少肺组织中的ECP含量.  相似文献   
23.
朱建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46-1347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提高炎性肠梗阻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全胃肠外营养(TPN)、抗感染、生长抑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17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左右,其中1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精细的手术和腹腔感染灶合理处理可预防术后早期更性肠梗阻的发生,早期发现,及时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保守治疗痊愈,切忌轻易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24.
早在1810年Bayh即报道过有关肺癌合并肺结核的病例,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陆续报道[1].最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l例有完整资料的小细胞肺癌合并肺和支气管结核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就脑复素治疗脑梗死 5 8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总有效率为 96 6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脑复素可作为治疗脑梗死的辅助药物。现将我院的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我院自 1998- 0 7~ 2 0 0 1- 11收治了 10 9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 8例 ,其中男性为 48例 ,女性为 10例。年龄 41~ 79岁 ,平均 6 1 3岁。对照组 5 1例 ,其中男性 42例 ,女性 9例。年龄 43~ 82岁 ,平均 6 0 5岁。所有病例均为脑梗死首发患者 ,符合 1995 - 10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订的诊断标准 ,均经CT扫描未见颅…  相似文献   
26.
我院 2 0 0 0 - 0 4~ 2 0 0 1- 12将收治的 6 5例伴意识障碍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治疗组 35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4例。年龄 39~ 76岁 ,平均 6 5 4岁。对照组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年龄 4 9~ 80岁 ,平均 6 7 5岁。 2组病例均经临床检验及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治疗组中脑出血 2 6例 ,脑梗死 9例。对照组中脑出血 19例 ,脑梗死 11例。 2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 2 治疗方法在常规甘露醇降颅压 ,控制感染 ,调节…  相似文献   
27.
泪腺上皮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极易复发,不仅明显影响患的美观,而且还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关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基础研究,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但其对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何意义,能否从基因水平进行诊断和治疗,尚无明确报道。本就此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将有关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154例MB-MCA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双时相冠状动脉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MIP)投影技术测量MB-MCA,对比分析其结果、临床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的差异。结果 MB-MCA多发生于前降支(116例占75.3%),MB厚度0.51-4.6 mm,平均1.25 mm。长为1.2-5.1 mm,平均2.47 mm。其中75%时相MCA狭窄106段,狭窄程度25%-65%;45%时相MCA狭窄154段,狭窄程度32%-82%。48例未见血管硬化及狭窄征象;106例管腔伴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以前降支近段、中段多见。管腔狭窄<50%者126例(81.8%);钙化斑块伴狭窄<50%36例、≥50%12例;软斑块23例狭窄<50%;混合斑块35例(其中狭窄<50%20例、≥50%15例)。不同时相管腔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段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64层CT双时相重建对MB-MCA检出率高,但仍有一定局限性,对不同心动周期时MB-MCA的动态变化不了解。 MB发生部位、厚度与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与MCA长度可能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0.
张娟  朱建波  赵铭山 《中外医疗》2011,30(8):179+181-179,18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中EOS可能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就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气道浸润机制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