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分析根治术后锁骨上区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对pT1-2N1M0乳腺癌患者的作用,筛选出最佳 适宜照射的亚群。方法:回顾性分析923例pT1-2N1M0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胸壁+锁骨上区放疗(锁骨上区照射组, SCRT组)或单纯胸壁放疗(无锁骨上区照射组,NSCRT组)。分析两组的锁骨上区复发(supraclavicular fossae recurrence, SCFR)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SCFR的风险因素。结果:对患者中位随访108(6~179)个月,NSCRT 组和SCRT组的5年和10年SCFR率分别为3.5%和1.5%(P=0.052)、7%和2.6%(P=0.001),5年和10年OS率分别为81.5% 和87.3%(P=0.023)、67.9%和78.4%(P=0.001)。单因素分析得出与SCFR相关的因素有年龄<35岁(P=0.016)、T2分期 (P=0.018)、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P=0.006)、孕激素受体阴性(P=0.03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T2分期、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是SCFR的独立预后 因素。将同时具备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定义为高风险组,反之定义低风险组,锁骨上区放疗明显降低高风险组的10年 SCFR率(NSCRT为30.2%;SCRT为4.5%,P<0.001)。低风险组的5年和10年SCFR率分别为1.6%和3%,锁骨上区放疗降低 SCFR率不明显(NSCRT为4%;SCRT为1.8%,P=0.063)。结论:当pT1-2N1M0乳腺癌患者在3项危险因素(年龄<35岁、 T2分期、腋窝淋巴结3枚阳性)中具有2项时推荐行锁骨上区放疗;低风险患者不建议行锁骨上区放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量化分级系统对糖尿病前期合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性质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量化分级系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良性组超声弹性成像检出率70%、量化分级系统检出率73.3%,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采用两种技术联合诊断,检出率100%,与单独采用两种技术检查相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量化分级中,Ⅱ级占66.7%、Ⅲ级占26.7%、Ⅳ级占60%,与恶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2.0者占70%、2.1-4.0者占30%、4.0者占0,与恶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量化分级为Ⅱ级者胰岛素抵抗指数2.0者占46.7%、2.1-4.0者占30%、4.0者占3.3,与其他分级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量化分级系统对糖尿病前期合并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可有效鉴别良恶性。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相比,甲状腺癌患者,量化分级更高。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与量化分级情况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朱婷 《大家健康》2013,(7):111-112
目的对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ICU病房收治,并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共22例。对22例患者进行深部痰液提取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了解所感染菌群的种类、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肺部感染原因,探究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经痰培养和血培养获得肺炎链球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各1例。病人ICU内肺部感染主要由于病人呼吸道防御机能受损、呼吸机的使用、ICU病房无菌环境遭到污染。结论积极分析感染原因,根据痰液情况,适度湿化呼吸机,严格管理ICU病房环境,加强无菌意识,对病人术后气管切口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预防、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用于面部轮廓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2例面部整形患者采用耳后切口利用颌面微动力系统行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及部分下颌骨外板磨削术,比较治疗前后口腔系统功能状况的改变,以期揭示此术式是否会对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结果 22例患者中21例切口愈合良好,面部外形得到改善,轮廓匀称,双侧对称;1例术后一侧出现血肿,经治疗后两侧对称.22例患者经过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1周、1个月及2个月的最大咬合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21、4.35、6.01、3.68、3.12、3.05、3.21、3.65、3.08,均P<0.05),最大开口度和前伸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1、3.68、3.25、4.33、6.25、5.84,均P<0.05),但在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最大咬合力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开口度和前伸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术中出血2例,1例术后第2天由于引流管侧孔脱出出现左侧下颌角区血肿,经重新加压包扎、应用止血药及局部冷敷后稳定;1例发生术后感染,并形成脓肿,经口内拆除部分切口缝线,引流出脓液,经庆大霉素冲洗治愈.结论 耳后切口下颌角弧形截骨应用于面部轮廓整形具有切口隐蔽,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快乐病房"的工作模式在儿童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儿的父母196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患儿的父母设为对照组,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四肢骨折患儿父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父母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快乐病房"工作模式进行照护,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父母入院及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的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SCL-90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儿父母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观察组患儿父母,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性等因子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结论 "快乐病房"工作模式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负面情绪,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效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各33例,超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注药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根据解剖定位进行注药及针刀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行超声检查,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积液厚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积液厚度及VAS均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超声组改变更明显,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药联合针刀治疗可有效减少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积液,并改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力的影响。方法将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到的血小板与A549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共培养1 h,镜下可见血小板向瘤细胞聚集。血小板可增强A549细胞的增殖力,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共培养时间对瘤细胞增殖力的影响与血小板的加入量有关(P<0.05)。与血小板共培养的A549细胞数穿透Transwelll小室基底膜的数量(128.6±16.0)明显多于A549单独培养组(84.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可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血小板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与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干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接受治疗患有肺炎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8.0%,而对照组患儿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80.0%,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优越于对照组患儿,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观察组患儿护理活动中,人性化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尿酸减轻6.羟基多巴胺(6-OHDA)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应用PCI2细胞制作帕金森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尿酸组、6-OHDA组、尿酸+6-OHDA组。采用MTT测定各组PC12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PCI2细胞caspase-3激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C12细胞凋亡率。尿酸100~400μmol·L^-1不影响PCI2细胞生存率,尿酸100~400μmol·L-1可显著提高6-OHDA50gmol-L。作用6、12和24h造成的PCI2细胞生存率的下降(P〈0.01);尿酸能减少6-OHDA导致的PCI2细胞caspase-3激活,降低6-OHDA导致的凋亡率(P〈0.05)。结论:尿酸具有减轻6-OHDA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