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2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6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评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LRP)、开放手术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RRP)进行比较.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5月,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行RARP 5例,同期由同一术者行LRP 5例,RRP 5例.对以上3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5例行RARP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机械故障或由其他因为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的中位准备时间为55 min(45~90 min),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220~30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600 mL),均未输血;术后2~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5~8 d,术后10~14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5例患者术后1~12个月复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均<0.2 ng/mL,术后1个月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尿失禁.5例行L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00 min(180~27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50 mL(50~500 mL),均未输血;术后3~4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4 d,术后14~21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 ng/mL,术后1例发生漏尿.5例行RRP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为150 min(120~18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00 mL(100~800 mL),输血1例;术后4~5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天数为6~16 d,术后14~21 d拔出导尿管;其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切缘为阳性;术后随访t-PSA均<0.2 ng/mL,术后1例发生尿失禁,1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结论 与LRP、RRP比较,RARP的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总结本中心移植肾活检的病理学类型、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7年11月共117 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学资料.根据Banff97 移植肾活检病理学诊断与分类方案,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17例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类型为:急性排斥反应共68 例,占58.1%;慢性移植物肾病20 例(17.1%);临界性病变11例(9.4%);CNI药物中毒4例(3.4%);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2.6%);其他包括正常和无法确 诊共11例(9.4%).经治疗后,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药物中毒的患者全部好转.11 例临界性病变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慢性移植物肾病的20 例患者,治疗后15 理例(75%)好转.三个时间段急性排斥(O~3 个月、3~12 个月和大于12 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7.1%、41.7%和75%.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急性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急性排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提高对临界性病变的认识并早期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3.
皮下注射骨髓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后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供体骨髓细胞加用环孢素A(CyA)短期免疫抑制的方法 ,诱导小鼠皮肤移植后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尾 尾皮肤移植将 8周龄BABL/c小鼠皮肤移植到同龄C57BL/ 6小鼠上 ,后者分为 5组 ,A组长期应用CyA ,B~E组按不同时间和剂量皮下注射供体骨髓细胞并加用短期CyA腹腔注射 (7~ 1 1d) ,观察C57BL/ 6小鼠移植皮肤综合评分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B、C两组小鼠 (BM 1× 1 0 5,1× 1 0 6 ,0~ 1 1d隔天注射 ) ,停用CyA后短期出现排斥反应 ,移植皮肤平均存活 2 7d ;D、E两组小鼠 (BM 1× 1 0 7,0、4、8、1 1d注射和BM 1× 1 0 8,0、5、1 0d注射 ) ,停用免疫抑制剂后并未发生早期排斥反应 ,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48、55d) ,与持续使用CyA的A组 (54d)相近。 结论 在该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 ,供体骨髓细胞皮下注射加短期免疫抑制剂CyA诱导出了受体对同种皮肤移植物暂时性的耐受 ,延长了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 ;该耐受的形成与骨髓细胞注射剂量、间隔时间相关 ,大剂量间隙注射更可能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总结夫妻间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8年实施夫妻间肾移植14例的临床资料,妻子作为供体9例,丈夫作为供体5例。收集供受体基本信息及手术方式、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和随访结果,分析受体的临床疗效。结果:8例(57.1%)采用手助腹腔镜方式取肾,6例(42.9%)采用小切口开放方式取肾。12例(85.7%)以左肾作为供肾,2例(14.3%)以右肾作为供肾。受体全部应用激素+CNI类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免疫抑制方案,8例患者接受免疫诱导(57.1%)。随访1~4年,因肺部重症感染死亡1例,转为血液透析1例,1年受体/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9%和85.7%。介入B超穿刺移植肾6例,病理结果示3例正常,3例(21.4%)出现不同程度细胞排斥反应。结论:亲属移植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夫妻间肾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5.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 :分析 31例IHA的临床特点 ;17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对侧正常或弥漫增生者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病例的选取原则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共随访到手术病例 15例 ,血钾恢复正常率 80 % (12 / 15 ) ,高血压治愈率 13.3% (2 / 15 ) ,缓解率 6 0 % (9/ 15 ) ,手术无效率 2 6 .7% (4/ 15 )。治愈组术前血浆肾素水平 (PRA)正常率 5 0 % (1/ 2 ) ,持续高血压组为 30 .8% (4/ 13) (P >0 .0 5 ) ;治愈组高血压病程 6 .5年 ,持续高血压组 6年 (P >0 .0 5 )。 4例无效者 2例行部分肾上腺切除 ,2例一侧肾上腺切除后对侧复发结节。结论 :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型IHA有功能自主性 ,手术可治愈或改善高血压 ,消除低钾引起的心肾毒性。术式选择不当、病灶切除不彻底或复发 ,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6.
背景:足量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可能是目前针对肾移植受者的理想治疗方案,该方案因其具有低肾毒性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和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已在临床上开始逐渐普及。目的:以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标准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为对照,评估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加皮质激素在肾移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0例首次接受单一器官同种异体移植的肾移植成人受者被随机分配到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n=104)和他克莫司低剂量组(n=106),并接受12个月的治疗。主要疗效指标包括肾移植后第12个月慢性移植物损伤指数(CADI)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次要疗效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治疗失败率以及患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等;同时对新发移植后糖尿病,新发高血压,新发高血脂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绝大多数患者使用了足量的吗替麦考酚酯(1.5g/d及以上)。在他克莫司剂量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大多数受试者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偏低,与低剂量组的实际血药浓度水平类似,由此反映了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低剂量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方案已广泛为目前临床医师接受和使用。因此,两组也表现出类似的疗效和安全性: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肾移植后12个月肾脏病理改变的平均CADI评分分别为1.82分和2.13分(P=0.0813),平均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77.08mL/min和80.12mL/min(P=0.7949),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和5.2%(P=0.6812),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分别高达100%和99.1%(P=1.0000)。在安全性方面,他克莫司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新发移植后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2.9%和1.9%,新发高血脂的比例分别为2.9%和3.8%。结果显示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和皮质激素的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中,足量吗替麦考酚酯的使用,可以减少他克莫司的剂量,在保持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即成功地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显著减少他克莫司所致的肾毒性、高血脂和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较好地达到了疗效和毒性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7.
目的:分析保留肾上腺组织的手术(ASS)治疗醛固酮瘤的可行性。方法:醛固酮瘤(APA)85例,行患侧肾上腺全切65例,ASS20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1.2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患侧肾上腺全切组治愈率、缓解率、失败率分别为72.3%(47/65),23.1%(15/65),4.6%(3/65);ASS组分别为80.0%(16/20),5.0%(1/20),15.0%(3/2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全切组术后血钾全部正常,3例高血压不改善者,高血压病程达14~30年,同时合并动脉硬化或肾功能不全;3例ASS治疗失败者,术后持续或复发低血钾和高血压,CT及再次手术病理证实为一侧多发腺瘤。8.2%(7/85)的患者肿瘤为多灶性。结论:单发性APA适合于ASS手术,肿瘤多灶性是造成ASS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ASS失败的患者,再次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或肿瘤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单发转移灶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肾癌伴单发转移和。肾癌根治术后复发单个转移共5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除2例脑转移行放疗外,49例均行转移灶的外科切除辅以干扰素治疗。结果:17例肾癌根治厦转移灶切除(1例放疗)治疗,总的平均生存期26.3个月。34例复发单个转移灶手术切除(1例放疗)后,总的平均生存期为41.9个月。肾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转移间期在1年内的,转移灶切除后平均生存30.5个月,超过1年复发转移的为61.8个月(P〈0.05)。肝和脑转移灶术后疗效较其他部位的转移灶预后差。结论:对肾癌伴单发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单个转移应行肾癌厦转移灶的外科切除,可延长生存期;1年以上复发转移间期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探讨综合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 、CD8^ )、细胞因子(IL-4、IFN-γ)、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判断移植受者不同免疫状态(抑制、耐受、排异)的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4^ 、CD8^8细胞百分比,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4、IFN-γ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免疫抑制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及比值、CRP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IL-4、IFN-γ均显著下降,其比值反而升高;免疫排斥组CD4^ 、CD8^ 细胞百分比、IL-4、IFN-γ、CRP均较对照组升高,而IL-4、IFN-γ比值却下降;免疫耐受组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因此CD4^4/CD8^ 降低,IL-4升高而IFN-γ下降,CRP无变化。结论 综合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判断受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