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4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心电图(ECG)表现的某些特征在一些急腹症患者中也可出现,极易造成外科急腹症的误诊误治和病情延误,从而导致手术时机丧失,病情加重和医疗纠纷乃至医疗事故的发生.我院自2004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普外科急腹症812例,其中有41例依据ECG表现初诊时误诊为AMI.现分析误诊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多载荷下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松质骨细观结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多胞体结构,由于构成松质骨的小梁骨尺寸较小,形状多变,因此给松质骨的研究增加了困难。本文把负反馈调节的生理特征引入骨再造模拟中,提出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骨再造自适应模型。模型具有骨再造局部适应的正反馈调节与整体控制的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调整过程,使骨结构内的应力控制在生理限定应力以下,维持骨力学环境的稳定。使用此模型在几种不同的力学环境下模拟了松质骨结构,定量地预测了松质骨细观结构与其力学环境的对应关系,同时表明了松质骨细观结构与力学环境的适应性。模拟结果与真实松质骨细观结构的典型部分相一致。  相似文献   
43.
<正>侵蚀艾肯菌是艾肯菌属中的唯一菌种,为革兰阴性菌,常定植于口腔和鼻咽部。近年来,由侵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免疫力低下、黏膜受损及动物咬伤是侵蚀艾肯菌导致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报道,侵蚀艾肯菌可导致心内膜炎[1]、头颈部脓肿[2]、脏器脓肿[3]、关节炎[4]、血流感染[5]、结膜炎[6]等,然而,鲜有关于侵蚀艾肯菌引起泪囊炎的文献报道。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由侵蚀艾肯菌致急性泪囊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基于含瘤周的肿瘤全体积(GPTV) CT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的联合模型列线图预测肺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以7 ∶ 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40例LVI阳性、60例LVI阴性)和验证集(n=42,17例LVI阳性、25例LVI阴性)。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以之构建临床模型。分别基于肿瘤全体积(GTV)及含瘤周3 mm、6 mm、9 mm的GPTV (GPTV3、GPTV6和GPTV9)的增强动脉期CT图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即GTV、GPTV3、GPTV6和GPTV9模型并筛选最佳者;基于后者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肺腺癌LVI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价值。结果 性别、吸烟和毛刺征均为肺腺癌LVI的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分别基于GTV、GPTV3、GPTV6及GPTV9筛选出7、16、10及8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GTV、GPTV3、GPTV6及GPTV9模型。GPTV3模型预测训练集、验证集肺腺癌L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77,均高于GTV (0.79、0.72,Z=3.74、2.62,P均<0.01)、GPTV6(0.80、0.72,Z=2.40、2.06,P均<0.05)及GPTV9(0.77,0.72,Z=3.03、2.59,P均<0.01),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列线图(0.86、0.73,Z=2.66、2.31,P均<0.05)及GPTV3模型(0.82、0.77,Z=2.23、2.54,P均<0.05)于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均高于临床模型(0.73、0.61),而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3模型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7、0.88,P均>0.05)。阈值取0.20~0.50时,联合模型列线图与GPTV3模型的净获益相当,且均大于临床模型。结论 基于GPTV3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相关独立预测因子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肺腺癌LVI。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网状皮移植治疗Ⅲ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Ⅲ度烧伤创面切痂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在Ⅲ度烧伤创面切削痂后,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对照组仅行自体网状中厚皮移植,术后定期创面换药,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7、11天创面愈合率、术后第2、6个月植皮区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8.60 ± 0.37)d vs. 术后(10.68 ± 0.39)d,P<0.01];术后第7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为(93.69 ± 1.34)%,对照组为(87.58 ± 1.16)%,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术后第11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为(99.67 ± 0.23)%,对照组为(97.22 ± 0.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VSS评分(4.04 ± 0.20)分,对照组(6.64 ± 0.22)分;术后6个月观察组VSS评分(1.80 ± 0.16)分,对照组(4.24 ± 0.19)分,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网状皮移植能显著加快Ⅲ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生长,在Ⅲ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改变力学环境后松质骨胞元结构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质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疏松、多孔,由针状、片状骨小梁组成多种胞体,其结构称为胞元结构。正常生理状态下,骨质的形成与吸收呈平衡态,骨结构稳定,当骨所处的力学环境发生变化时,骨的结构形态也随之变化。松质骨细观结构数值模拟变化的力学环境与骨结构的关系目前未见报道,本文是采用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自适应生理模型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在力学环境发生变化后用计算机预测松质骨胞元结构;定量的研究了松质骨胞元结构从一种优化平衡态到另一种平衡态与其力学环境的关系,模拟了松质骨胞元结构的变化与力学环境的适应性。把这种骨结构预测从宏观水平提高到细观水平。  相似文献   
47.
骨表面再造数值模拟在人工股骨头假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植入假体存在远期等工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于引起松动的主要原因,通常人们认为是磨损磨屑和应力遮挡所造成的骨质吸收。因此,对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物的结构进行优化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骨再造理论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植入股骨的再造行为,用截面吸收率和抗弯截面模量损失率定量分析假体所产生的应力遮挡效应,骨再造理论采用变能密度作控制变量的表面再造理论,有限单元采用二十节点等参数等单元。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假体模型中,三种围领形式的假体产生的骨吸收仅相差4%。三种长度直柄的假体所产生的骨吸收相差近30%,直柄长度的变化对应力遮挡效应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成批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批共54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54例患者中治愈47例、死亡7例,治愈率为87.0%.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在周密的科室协作下,结合有效的治疗措施如预防性气管切开、抗感染、手术处理创面、生长激素的应用及支持对症等治疗,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不同个体的重睑手术方法。方法:对42例要求施行重睑成形术患者术前测量睑板高度,以睑板高度减2mm设计重睑切口线。结果:42例均在术后5天拆线,半年后随访,重睑形态自然生动,与面部及眼裂大小比例和谐。结论:根据睑板高度设计重睑切口简单,准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0.
槽形对向加压钢板设计的生物力学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论证了槽形对向加压钢板设计的生物力学原理,介绍了与北京产矩形截面等厚度板、矩形截面变厚板即梯形板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