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寻找尿砷测定中合适的尿样前处理方法以及仪器最佳分析条件.方法 收集健康成人晨尿20份,采用湿法消解、恒温消解和微波消解3种前处理方法对尿样进行处理,一定浓度硝酸溶液作为载流,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作为预还原剂,并以氢氧化钾和硼氢化钾为还原剂,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尿中砷含量.结果 湿法消解、恒温消解和微波消解3种方法进行处理后的尿样,分别采用5.00%硝酸作为载流、5.00%的硫脲+5.00%抗坏血酸溶液作为预还原剂、0.50%氢氧化钾和1.00%硼氢化钾作为还原剂的分析条件下,进行连续3d平行测定,砷回收率分别为77.51%~ 78.18%、90.64 ~ 96.15%、90.96%~ 98.2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9% 、2.17%、1.88%.结论 在5.00%硝酸作为载流、5.00%的硫脲+5.00%抗坏血酸溶液作为预还原剂、0.50%氢氧化钾和1.00%硼氢化钾作为还原剂的分析条件下,微波消解这种前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回收率较好,是最为理想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凡以多饮,多食善饥,多尿,形体消瘦(简称“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等为特征的病症,即为消渴。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粱厚味、醇酒之人,但也有青少年罹患本病。临床上的阴津亏损、燥热内生为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ricuspid valve detachment,TVD)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VSD修补的1 0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1例采用TVD技术(TVD组),810例未采用TVD技术(非TVD组)。所有患者在术前与术后3 d、1个月、6个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结构,评估三尖瓣返流(tricuspic regurgitation,TR)情况。结果 695例补片修补VSD,其中TVD组209例(128例使用单独缝线修补瓣叶切口,81例使用VSD补片缝线),非TVD组486例;另326例直接缝合VSD,其中TVD组2例(使用VSD补片缝线直接修补瓣叶切口),非TVD组324例。671例进行了合并畸形手术,其中TVD组115例(占TVD组54.5%),非TVD组556例(占非TVD组68.6%)。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TVD组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出现,非TVD组出现3例,均于术后10 d内恢复窦性。术后3 d VSD残余漏11例,其中TVD组3例,非TVD组8例;TVD组轻度以上的TR病例14例,非TVD组有47例。两组均无因TR和残余漏而再手术者。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1%VS 7.2%,P>0.05)。所有病人随访1年,无远期死亡病例,均无残余漏需远期再手术者。术后1年TVD组无轻度以上TR,非TVD组有8例轻度以上T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TR再手术者。结论 TV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能改善VSD的暴露,与传导阻滞、手术时间延长以及TR无相关性。TVD能保护三尖瓣瓣叶结构,减少术后严重T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59例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0.5~3.0(1.9±0.4)岁。分析其早期和中期效果。结果治愈率为94.9%(56/59),死亡率为5.1%(3/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0/59)。体外循环时间为(105.2±9.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8±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42.6±8.2)h,住院时间为(17.9±1.7)d。随访2年后,所有生存患儿的远期疗效均良好,紫绀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近远期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热带海岛环境下烧伤病人的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热带海岛环境下烧伤病人细菌感染性药敏情况以指导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病人创面和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送检标本中检出13个菌属,28个菌种的细菌687株,其中创面培养细菌593株,血液培养细菌94株,细菌检出率排前五位的是铜绿假单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恶臭假单孢杆菌,表皮葡萄和不动杆菌。结论:铜绿假单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恶臭假单孢杆菌,表皮葡萄等仍是最主要的感染菌种,条件致病菌有逐步上升为烧伤病人主要致病菌的潜在危险,而霉菌感染仍不是烧伤感染的主导菌种,动态了解热带环境下烧伤病人感染菌及药敏情况,以便选择价廉,毒性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避免因滥用抗菌药物诱发新的耐药菌株形成有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倒T形内固定术在漏斗胸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用克氏针、钢板呈倒T形内固定,完成漏斗胸矫治40例,取得了满意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方法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采用GB/T5009.37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别滴定油脂和辅酶Q10的过氧化值,通过计算排除辅酶Q10的干扰达到测定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目的。结果 HPLC方法中辅酶Q10在2.00~32.0μg.mL-(1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的HPLC辅助滴定法通过植物油中添加定量的辅酶Q10标准品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4%,RSD为0.88%。结论该方法排除了辅酶Q10的干扰,解决了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问题,结果准确,适用于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刘剑  罗金文  陈仁伟  曾德斌  阳广贤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外科术中应用封堵器关闭小婴儿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例VSD且伴有肺动脉高压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VSD介入封堵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出现并发症,住院期间无病例死亡,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为(12.5±4)d,出院前采用超声复查可发现患儿心室射血分数(EF)为(64.5±4.3)%,与治疗前EF(52.3±3.8)%相比显著上升,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或合并其他血管畸形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应用封堵器关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极低体重儿及对手术不耐受的患儿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S)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VSD合并RVOTS手术治疗76例。结果:全组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VSD合并RVOTS术前易漏诊;术中仔细探查、有效疏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4-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ICU住院治疗的HFMD重症及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了解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对其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心肌酶学异常组和心肌酶学正常组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明确HFMD并心肌损伤患儿的预后。结果共369例患儿纳入分析,血清CK-MB和(或)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者247例(66.9%)。心肌酶学异常组(包括cTnI升高组、CK-MB升高组及cTnI、CK-MB均升高组)平均热程,抽搐、肢体瘫痪、意识改变和脑神经受累的发生率,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3 s、心力衰竭、呼吸节律改变的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CRP及血乳酸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心肌酶学异常组危重症、神经源性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心肌酶学正常组。结论 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高,心肌酶谱、cTnI、CRP及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发生;心肌酶学异常的HFMD患儿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病情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