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于1995—2003年共收治8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着色性干皮病肿瘤期的患者,现对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男性口腔、足部及阴茎部位疣状癌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6例临床拟诊为疣状癌的男性患者,采取多点,多次组织病理检查;对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疠状癌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切除等措施进行根治性治疗,并对组织块进行人乳头瘤毒素(HPV)定性检测。结果: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16例患者均为疣状癌,其中9例患者HPV阳性,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9例术后随访1-2年无异常发现;1例术后14个月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23个月局部复发。1例未治疗患者4个月后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另有3例失访。结论:疣状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应该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33.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原发于皮肤,以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见大量异形T淋巴细胞浸润的淋巴瘤,临床见蕈样肉芽肿(MF)、Sezary综合征(SS)和Paget样网织细胞增生症(PR),其肿瘤浸润细胞以T辅助细胞(T_H)亚群为主,具有向表皮性特征。本实验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及有关McAb,对14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及亚群分布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34.
达克宁散剂是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种新产品,其中含2%硝酸咪康唑。硝酸咪康唑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丝状菌、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等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力。近几年来,我们在夏季用此散剂对20例婴幼儿皮肤白色念珠菌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20例均来自我所门诊,其中男11例,女9例;70%患儿的年龄为2~11个月;病期为2~30d,大多在15d左右。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发现有念珠菌性丝假菌孢子和(或)培养证实有白色念珠菌而确诊。患儿皮疹轻重不一,轻者仅见于颈、上胸、背或  相似文献   
35.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4例蕈样肉芽肿(MF)中bcl-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bcl-2蛋白表达于大部分标本;p53蛋白表达于60%的肿瘤期MF、21%的斑块期MF和0%的斑片期MF;100%的肿瘤期MF、38%的斑块期MF和0%的斑片期MF的PCNA呈中或强阳性表达。表明PCNA和p53均与MF的恶性程度有关,对评估MF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患者 ,男 ,17岁 ,农民 ,全身黑褐色斑点 13年 ,左中唇肿块 3年 ,伴溃破 2月。患者 4岁时 ,无明显诱因于颜面及双手背出现棕褐色雀斑样皮疹 ,散在分布 ,伴皮肤干燥。逐年增多 ,渐扩展至全身 ,并于全身出现针头至绿豆大淡白色萎缩性斑点 ,无明显自觉症状。智力偏低 ,畏光流泪。 3年前 ,左上唇出现一黄豆大角化性丘疹 ,渐增大 ,呈疣状增殖。 2月前 ,皮损作者单位 :1江苏省溧水县皮肤病防治所 ,2 1 1 2 0 02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央破溃 ,有少许血性渗液。父母系姨表联姻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检 T 37.4℃ ,P 10 5次 /分 ,发育稍差 ,…  相似文献   
37.
38.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年4月第44卷第4期刊登的病例报告“卡马西平致重症药疹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一例”记录了一个非常值得皮肤科医师注意的现象,但该报告现所提供的信息尚不足以明确该现象的性质,作者有必要提供更多的临床资料,完善鉴别诊断排除引起该现象的其他疾病,以进一步提升该病例报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9.
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PC-ALCL)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情况。 结果 7例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52岁。皮损为红色结节、肿块和(或)斑块,3例多发,4例单发,6例伴溃疡形成。所有患者均未见系统受累。组织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在真皮内弥漫性分布,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胞核呈异形改变,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CD30和细胞毒蛋白阳性,CD20、CD56、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EB病毒编码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 PC-ALC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结合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罕见系统受累及转移。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70岁,汉族.因阴囊暗红色斑块伴皮角样增生物3个月,于2012年2月18日就诊.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阴囊处出现暗红色斑块,指甲盖大小,其后在暗红色斑块上出现黑色结节,其上呈皮角样增生,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现皮损边缘斑块渐进性向外扩大,表面出现黑色结节.1个月前在阴茎包皮部位出现暗红色结节.因皮损逐渐增多前来门诊就诊.自发病以来头颈、躯干及口腔黏膜等均无类似皮损,无发热、腹泻、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曾在21~22岁卖血3次.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无肾脏等器官移植史,无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否认非婚性生活史,无梅毒等性病史,无同性恋、输血、静脉吸毒及其他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母亲及姐弟均患肺癌去世,父亲因病去世(具体不详),但无类似病史.配偶体健,于2012年3月12日查HIV抗体阴性,无艾滋病、梅毒等性病史,2儿l女均体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