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60例PLEV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60例PLEVA患者中,2~18岁32例(53.3%),19 ~ 49岁28例(46.7%).皮损分布情况:弥漫型50例(83.3%),中心型2例(3.3%),外周型8例(13.4%).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9例(31.6%).组织病理学检查:60例均具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内血管周围炎改变.角质层内中性粒细胞脓肿26例(43.3%),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41例(68.3%),发生广泛液化变性30例(50.0%),有淋巴细胞移入表皮43例(71.6%),有Pautrier微脓肿形成者2例,有程度不等的真皮浅层红细胞外溢者46例(76.7%),真皮内有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者3例,演变为蕈样肉芽肿1例.20例患者行免疫组化检查,其中3例示T细胞单克隆性增生.结论 PLEVA临床表现有特征性,临床与病理的密切结合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3.
104.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调查无毛小鼠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减弱是否会改变UVB或化学物质诱发皮肤肿瘤的形成。 NE缺乏鼠(hhbb)由NE正常鼠(hhBb)与SKH-1无毛小鼠杂交获得,HHBb与SKH-1无毛小鼠为对照组;苯并吡为化学性致肿瘤剂;ICI-800355和Win 63,759-2为NE抑制剂;二硝基氯苯或恶唑酮为免疫诱发剂。对hhbb组和hhBb组鼠进行UVB照射,每周3次,每次30秒,共20周;并分别于二组鼠背部外用化学致瘤剂,每周3次,共5个月;在hhBb组和  相似文献   
105.
应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和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计数对13例蕈样向芽肿患者皮损进行观察。在13例中均以T_H细胞为主,T_H/T_s约为4.7~6.3:1。肿瘤期每个细胞核的AgNOR数值为5.06±1.25,肿瘤前期(红斑、浸润期)为2.9±0.73,二者之间差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因此,免疫组化T细胞亚群的分布和AgNOR计数在蕈样肉芽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6.
三色白癜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20例三色白癜风,其中男11例、女9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17岁。皮损初发平均年龄为12.8岁。至就诊时平均病程为4.4年。白癜风皮损首发部位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多(85%),而三色白癜风皮损除1例位于右小腿外,其余19例均位于躯干(95%)。三色白癜风皮损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4种:①单块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形成典型三色性,即皮损中央呈纯白色,周围绕以浅白色中间带,周边是外观正常皮肤;②在正常肤色皮肤上,部分皮损呈纯白色,部分呈浅白色;③在正常肤色皮肤上,纯白色与浅白色皮损混杂、交织存在;④浅白色中间带不是围绕在纯白色皮损周围,而位于纯白色皮损的某一侧边缘。组织病理改变:银染色可见从正常皮肤、浅白色中间带至纯白色皮损,基底层黑素颗粒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07.
原发性皮肤骨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例1,女,5岁.因右大腿"皮肤硬块"而就诊于本所门诊.出生后其母即发现患儿右手中指和右大腿分别出现一绿豆大和蚕虫大硬结,约半年后,腹部和左下肢亦先后出现多处同样皮损,此后缓慢增大呈片状,平时无自觉不适,但挤压时感疼痛.患儿9个月时曾在当地医院作活组织检查,两次病理报告均符合Albright综合征的皮肤骨化.患儿除行走和说话略迟钝外,未见其它异常.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左肘部亦有与患儿同样的蚕豆大皮损.  相似文献   
108.
作者研究发现豚鼠坐骨神经可做麻风神经损伤的模型。选用 Outbred-Hartley 系经过筛选的豚鼠分为致敏组、非致敏组和对照组。豚鼠的致敏是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的抗癌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西达本胺和曲古抑菌素A处理A375细胞,以噻唑蓝法检测西达本胺和曲古抑菌素A对A375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Annexin V-EGFP/PI双荧光活染-流式细胞测量法检测细胞凋亡率;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西达本胺和曲古抑菌素A可明显抑制A375细胞增殖,西达本胺在5 ~ 5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其中50 ~ 5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在作用0 ~ 120 h时间内呈时效关系。曲古抑菌素A在0.1 ~ 1 μmol/L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其中在0.25 ~ 1 μmol/L浓度范围内作用0 ~ 120 h呈时效关系。西达本胺和曲古抑菌素A作用A375细胞48 h的IC50分别为250和0.7 μmol/L。西达本胺(62.5,125,250 μmol/L)作用48 h后诱导A37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80.27% ± 3.06%、79.53% ± 5.70%、83.13% ± 6.90%,曲古抑菌素A(0.175,0.35,0.7 μmol/L)作用48 h后诱导A375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6.27% ± 2.46%、28.83% ± 2.55%、83.40% ± 8.6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43% ± 0.96%)(P < 0.01)。西达本胺(62.5,125,250 μmol/L)作用48 h后诱导A375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76.30% ± 6.06%、82.79% ± 0.74%、88.91% ± 5.29%,与空白对照组(38.73% ± 3.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曲古抑菌素A(0.35,0.7 μmol/L)作用48 h后诱导A375细胞发生G2/M期阻滞,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5.15% ± 2.71%、58.71% ± 3.45%,与空白对照组(15.73% ± 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西达本胺和曲古抑菌素A在体外能诱导A375细胞发生周期阻滞,促使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10.
皮肤毛发平滑肌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女,28岁,2000年9月初诊。上胸部起小疙瘩4年,部分伴触压痛2年。4年前,患者上胸部被蚊虫叮咬后,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后出现小红疙瘩,并逐渐增多成片。2年后部分疙瘩出现触压痛,背部、左上臂及左小腿伸侧相继出现同样皮疹,1年左右也出现触压痛,遇冷疼痛加剧。未经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其它遗传性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无异常。皮肤科情况:上胸部、背部及左上臂、左小腿伸侧可见褐红色或淡蓝色半球型丘疹、结节,成簇状或条状分布,部分融合成条状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