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6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乳房外Paget病(EMPD)主要发生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EMPD通常认为是一种上皮起源的腺癌,且可蔓延至邻近的毛囊和小汗腺导管,甚至侵袭至真皮内,严重时可发生转移.肿瘤的侵袭转移从分子水平上将这个过程分为黏附、降解和运动,其紧密配合、不断重复,导致肿瘤细胞持续侵袭直至远处转移[1].  相似文献   
12.
皮肤肌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病变处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增殖.该病临床和病理表现都较为特殊,相对于其他纤维来源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报道1例皮疹多发的皮肤肌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13.
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不断合成端粒,与细胞的永生化、癌变有关.端粒酶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 6岁 ,江苏兴化人。右小腿红斑、结节 7月余。 7月前 ,患者洗澡时不慎将右小腿擦破 ,此后一直未愈 ,并出现红色丘疹 ,绿豆大小 ,无明显自觉症状 ,在当地医院拟诊为“湿疹” ,予多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 ,无明显疗效。2月后皮损逐渐向四周扩大形成斑块状 ,约 1.5cm大小 ,境界清楚 ,边缘稍隆起 ,周围散在少许丘疹和结节 ,但无破溃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皮肤结核” ,予抗结核治疗 1月 ,无效 ,后又诊断为“孢子丝菌病”予碘化钾等口服 1月余皮疹仍有扩展 ,且局部出现轻度疼痛 ,来我院门诊就诊 ,收入院。患者发病以来 ,精…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角层下脓疱性皮病.患者女,43岁.因躯干反复出现红斑、脓疱2年,加重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颈部、腋窝、腰背部、双上肢及臀部见大片红斑,红斑上有绿豆大脓疱,腰背部皮损中央愈合呈淡红色斑片,周围见环状排列的脓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角层下脓疱形成,疱内见少量炎性细胞和棘层松解细胞,其下可见少许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角层下脓疱性皮病.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弹性纤维减少性疾病包括一组相对少见的疾病,现已较为公认的包括斑状萎缩、获得性皮肤松弛症、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和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而近年来陆续报道的一些少见病还未被广泛认识,包括:丘疹性弹性组织破裂、毛囊周围弹性组织溶解、颈部白色纤维件丘疹病、弹性假黄瘤样真皮乳头层弹性组织溶解症、真皮中部弹性组织溶解.这些疾病临床和病理均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均自幼年发病,6例为出生时发病,表现为出生时躯干部或四肢发生红斑、水疱、糜烂,随年龄增长,水疱消失,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角化,覆盖厚层棕色鳞屑。组织病理学显示:所有病例均呈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改变,即明显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颗粒层内见多数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棘层细胞空泡化改变。结论该病临床罕见,但其具有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银胶染色技术,对19例良性黑素痣和16例肢端黑素瘤的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进行观察分析,采用两种方法计数细胞核内的银染颗粒,发现在良性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之间,每种方法AgNOR均值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因此,AgNOR染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黑素痣和肢端黑素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确定皮炎的起因、特别是接触性变态反应病因的关键是完整的病史,有时还须考虑到患者是接触别人所用的物品而引起.在文献中有许多这类皮炎报道,分别称为“夫妇皮炎”、“配偶皮炎”等.作者通过文献复习和临床病例,提出了某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良性痣及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恶性黑素瘤进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IMP3抗体对28例恶性黑素瘤、8例Spitz痣、6例发育不良性痣和25例良性痣患者的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8例恶性黑素瘤组织标本中23例IMP3阳性,8例Spitz痣中4例阳性,6例发育不良性痣中2例阳性,25例良性痣均不表达.IMP3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pitz痣及发育不良性痣(P<0.05),侵袭性黑素瘤表达明显高于原位黑素瘤(P<0.01).结论 IMP3可能是良性痣发展至恶性黑素瘤的一个生物学标志,在鉴别黑素瘤和良性痣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