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74篇
临床医学   187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414篇
预防医学   165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63篇
  2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地西他滨(DAC)对p16INK4a(p16)和维甲酸受体β(RARβ)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2药联合对U937细胞和老年初发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16和RARβ的表达,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p16和RARβ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应用WST-1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联合DAC对U937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TRA联合DAC可以诱导DNA去甲基化,增强p16和RARβ的基因表达;2药联合导致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分化、凋亡和周期阻滞;此外,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老年AML患者,ATRA联合DAC联合方案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伴随着p16和RARβ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骨髓原始细胞的减少,且患者显示良好的耐受性。结论:ATRA联合DAC方案,作为诱导分化和去甲基化的联合治疗策略,具有抗AML作用潜能,有助于优化老年AML治疗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2.
针对目前临床路径纸质化管理的局限性,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实际医疗情况,将临床路径诊疗过程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有效整合,建立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以实时地监控和有效地改进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应用,得到了医护人员及管理部门的认可,保障了临床路径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与普通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因肝门部胆管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姑息性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其中20例患者使用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支架(新型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塑料支架(普通组)。随访至2021年5月30日,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胆红素下降水平、支架通畅时间等指标。结果 新型组和普通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19.85±1.07) min和(22.00±3.38) 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607)。新型组和普通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5±2.39)d和(11.33±3.5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938)。新型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第5天较术前总胆红素降低幅度中位数分别为122.85 μmol/L 和 96.2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2)。新型组远期胆管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0.0%(2/20)比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新型组支架引流通畅时间高于普通组[(109.45±32.67)d比(82.11±2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结论 相比普通胆管塑料支架,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时,可降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期。  相似文献   
44.
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并复制的直接证据。我们的前期实验表明,在101例以常规检测乙肝五项全阴性的门诊患者血清中,经PCR检测有2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24.8%。虽然,PCR是目前公认的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之一。但是,这样高的单项HBVDNA阳性检出率,能否真实反映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血清中其它乙肝标志物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CXCL12/CXCR4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腺样囊性癌病理切片中CXCL12/CXCR4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COX模型分析以上2个因子及临床病理相关指标对ACC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XCL12、CXCR4在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4.8%(34/62例)、77.42%(48/62例);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CXCL12、CXCR4阳性组生存时间均较阴性组短(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CXCR4的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A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XCR4的表达与ACC的恶性程度有关;CXCR4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为预测腺样囊性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研四川市售白芍饮片质量。方法:随机采购四川市售白芍饮片16批,参照现行2010版药典的规定,测定饮片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并采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量。结果:16批次白芍饮片中仅3批次芍药苷的量符合药典规定,9批次水分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白芍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芍药苷含量和水分含量不合格。针对导致白芍药材或饮片质量问题的多种原因,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饮片市场。  相似文献   
47.
[目的]整理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方药,分析用药规律及特色。[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3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不孕症患者14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分析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最多依次为茯苓、仙灵脾、生地;法则以治肝肾、补脾胃、调气血为主,方药多为补虚药,代表药物有仙灵脾、生地、菟丝子、当归等。药物归经多归肝经,其次为肾经、脾经、胃经。[结论]张婷婷教授治疗不孕症,以益肾疏肝为主,兼以顾护脾胃,养血调经,以通为合,用药推崇益肾填精、疏肝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优化新型蚕丝“产道微生态转移体(birth-canal microecology transporter, BMT)”制备参数,高效转移产道共生菌。  方法  纳入正常足月待产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产道微生物样本,作为对照组(NC,n=30);其中18例最终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者纳入试验组(M),将其随机分成6个亚组(每组3例),进行“产道微生态转移”试验。于剖宫产术前准备时将新型蚕丝“BMT”以不同浸润度分别浸入不同渗透压的无菌液体中处理后,置入并贴附于孕妇阴道壁,保留1 h后取出封存。所有样本经DNA提取、扩增16S rDNA V3~V4区,应用 Illumina Hiseq2500进行测序。利用Mothur、QIIME、Lefse和Metastats等软件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采用Welch’s t检验及Anosim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70%浸润度的蚕丝“BMT”在浸润瞬间可达溶液全覆盖,且保液性优,贴附效果佳,受试者无异物感,体验度好。新型“BMT”负载的微生物与正常妊娠末期阴道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在属水平均以乳杆菌属为优势主导菌,且在0.45%无菌NaCl溶液、70%浸润度条件下,蚕丝“BMT”负载微生物的菌群构成、多样性信息与对照组最为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蚕丝“BMT”可高效转移产道共生菌,以0.45%低渗盐溶液、70%浸润度条件为转移体制备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49.
50.
腹腔镜手术改善了结直肠手术患者的短期预后且有着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预后,但对骨盆狭窄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或肥胖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因其空间窄、暴露困难及腔镜器械灵活不足,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机器人手术系统有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灵活等优点而逐渐在结直肠手术中得到推广,但目前对于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效果并不明确。本文将从手术机器人在传统结直肠手术中应用、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新进展、机器人手术不足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