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2001年6月,在康复医师的配合、指导下制定了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程序,并采用CPM机(下肢功能锻炼器)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ousPassiveMotion,CPM),用以术后辅助功能锻炼。通过对5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患者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4例,膝关节损伤6例,胫腓骨骨折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蜀葵汁对河豚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6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中毒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 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结论 此法效果确切,患者无不良反应,为抢救河豚鱼中毒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护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AST/ALT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预后,而儿童HLH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探讨HLH患儿AST/ALT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儿童HLH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2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HLH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儿的基线资料。将患儿按AST/ALT三分位数分为3组:T1组(AST/ALT≤1.57,n=43),T2组(1.57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蜀葵汁对河豚毒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将6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中毒患者的病情变化。结果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后遗症。结论此法效果确切,患者无不良反应,为抢救河豚鱼中毒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护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12例,平均(67±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时间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1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曹秀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1-132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院面临着各种新形势和新情况。首先是各级主管单位强调鼓励推进医院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少药品滥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 相似文献
19.
鱼舱内有害气体中毒性肺水肿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渔民在鱼舱内因有害气体中毒病例时有报道。但涉及中毒后引起肺水肿的研究报道甚少.我院在1993~2002年间救治了鱼舱内有害气体中毒患者623例。其中88例发生肺水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海月水母又称水母 (俗称海蜇 ) ,是海洋软体类动物 ,多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1] 每年 6~ 10月 ,海月水母成群浮游水面 ,交配产卵 ,此时正是渔民捕捞加工及游泳的旺季。因水母头部有多个触须 ,触须内有很多刺丝囊 ,刺丝囊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液 ,[2 ] 当人体碰及水母触须后 ,刺丝囊内的毒液可通过刺伤的皮肤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轻者局部表现为刺痒、灼痛、水肿、红斑及水泡糜烂 ;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周身肌痛无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继而心、肺、肾功能衰竭 ,休克甚至死亡。以往对此类中毒病人没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