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大脑外侧裂在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颅脑连续横断面MRI数据,在e—film2.1工作站中,采取连续追踪法及3D—Cursor技术准确识别外侧裂,将图像导入AdobePhotoshopCS8.0软件包中标记外侧裂并观测、统计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外侧裂在Z=-18~33mm层面范围内出现,随着层面下移依次呈现“一”字型、“Y”型、“T’’型、“L”型和“一”字型的变化规律。依据从下向上岛叶在层面上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将外侧裂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外侧裂出现到岛叶出现层面;第二段,从岛叶出现到岛叶消失层面;第三段,从岛叶消失到外侧裂消失层面。左右半球三段垂直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大脑半球在Z=6~9mm范围内,左侧大脑半球在Z=9—15mm范围内大脑外侧裂弯曲折叠,左侧多于右侧。结论:大脑外侧裂MRI横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研究,可为外侧裂及相邻脑区病变的识别和定位,经外侧裂行鞍区、岛叶区及基底核区手术人路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影像诊断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传统的主要依靠教师示教断层标本的实验教学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在人体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学生代表”课前预实验、全体学生课堂集中观察操作及章节实验考核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前扣带沟的位置、在Y轴上的最大跨度范围以及其个体间的变异和侧别差异。方法在笛卡儿坐标系中测量30例成年志愿者前扣带沟的坐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构建了前扣带沟立体定位的平均坐标数据集,分析出前扣带沟平均坐标的侧别差异和个体间差异;(2)分析出前扣带皮质在Y轴前后距离的最大值及侧别差异。结论左侧PCS的出现影响了前扣带沟在Y轴上的坐标,从而导致了前扣带皮质前后跨度的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在教学中探索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当联系临床,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以及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在教学中引入人文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其思维的同时,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真正做到让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