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评估应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36 ~ 58岁,平均年龄(40±12)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49例,右侧41例,均利用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90 例患者中62 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2±2)个月(24 ~ 36 个月)。术前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7.6±2.0)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5±1.7)分,两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2±1.8)分,健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6.8±1.6)分,两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egner活动评分为(1.6±1.1)分,术后末次随访为(7.0±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 评分优46 例,良14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6.8%。结论 带肌腱编制孔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明确,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76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给予可塑形跟骨钛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48足,Ⅳ型28足.采用Marg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 5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43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41足,良24足,可9足,差2足,优良率85%.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部分皮缘坏死1例.结论 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3.
14.
腰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能引起腰痛的解剖部位多且复杂,如何判断腰痛的来源,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在众多可能产生腰痛的病因中,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受到更多的重视,并被认为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1,2].但是,如何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作者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发现髋外侧痛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因此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利用腰椎间盘神经传导通路的神经解剖原理对此进行解释,以期通过提高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本质的认识,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合理和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国内报道不少 ,但利用该手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自 1986年 6月~ 1996年 10月间采用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成人期髋关节半脱位 12例 ,全部进行随访 ,发现该手术不但解决了髋关节覆盖问题 ,且髋关节功能良好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成人髋关节半脱位 12例 ,12个髋 ;其中男 2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2岁 ,平均 2 9岁。按照Crowe等[1] 方法对髋臼发育不良进行分期 :Ⅰ期脱位 5 0 %以下 ,8髋 ;Ⅱ期脱位 5 0 %~ 70 % ,3髋 ;Ⅲ期脱位 75 %~ 99% ,1髋。髋臼指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病例分析,探讨失败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经治的28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8例中内固定物断裂9例,弯曲5例,螺丝钉松动或拔出11例,髓内针弯曲或松动3例。结论: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后未能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及内固定材料质量问题等,是造成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强直性脊柱炎 (以下简称强脊炎 )是一种难治的风湿类疾病。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我国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方面 ,取得许多进展 ,我们在此基础上 ,探索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可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减少致残率。现将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脊炎 45例情况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45例住院患者 ,男 43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43岁 ,最小 1 6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6个月。均表现腰骶部疼痛 ,晨僵 ,骶髂部叩击痛 ,腰胯活动功能受限。38例曾有膝关节疼痛史 ,2 0例曾有足跟部疼痛史 ;45例 X线和 CT片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传入神经的投射范围, 探讨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症状发生机制。方 法 30只 Wistar大鼠, 体重 250~300g, 雌雄不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L4-5、L5-6、L6S1 3组, 每组 10只;尔后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亚组 5只。腹腔麻醉下, 腰后正中入路牵开神经根显露椎 间盘后部, 以微量注射器穿刺达纤维环内层, 实验组注入质量浓度为 30%的霍乱毒素 B单位辣根过氧 化物酶(cholera toxin-horseradish peroxidase, CT-HRP)2μl, 对照组同法注入质量浓度为 0.9%的生理盐 水 2μl。动物存活 48h后行心内灌注后切取 T10~L3背根神经节, 切片厚度为 30μm。按照 DAB法对切 片进行成色反应, 光镜下观察神经元胞体内或神经纤维内出现棕黑色颗粒为阳性。结果 L4-5、L5-6、L6S1 椎间盘注射 CT-HRP后, 在 T10~L3不同范围的背根神经节内均可以观察到 CT-HRP标记的棕黑色神经 纤维, 且不仅局限于单一神经节;椎间盘位置越低, 其神经传入的位置也越低。对照组双侧背根神经节 内均未见 CT-HRP标记的棕黑色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结论 腰椎间盘的传入神经投射到 T10~L3的背根 神经节, 这一神经解剖特点是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症状发生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