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8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213.
晋红中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2)
异位性皮炎与免疫学、药理学异常等内因以及食物、环境抗原等外因有关。最近发现长期暴于尘螨可加重患者病情。对尘螨过敏患者若置于无尘螨室中,而无任何其他治疗,患者症状与体征显著消退。著者对病人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欲观察是否亦能达到上述效果。对183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用屋尘螨的躯体与粪便提出物进行皮试时,发现2例阳性患者,采用彻底清扫患者居室的方法,而使病情明显呈改善。例1.男,11岁,于颈、双腿四肢屈侧出现湿疹性皮损伴剧痒。其屋外饲养一狗,居室地板铺有日式稻草床垫。血清 IgE 正常(296U/ml)。屋尘螨抗原 相似文献
214.
215.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3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来自不同中心的106例PV患者和106例对照人群血清标本编盲后,进行ELISA检测抗Dsg3自身抗体和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天疱疮自身抗体.结果:ELISA法检测Dsg3抗体敏感度为77.4%,特异性为94.3%;IIF法检测抗体敏感度为79.2%,特异性为94.3%.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方法检测Dsg3抗体对于寻常型天疱疮的诊断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16.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和C-myc突变基因及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和探讨p53和C-myc基因突变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石蜡标本中p53与C-myc基因突变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myc蛋白及突变型p53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30例SCC中12例p53基因突变(40%)和1例C-myc基因突变,P53蛋白表达占50%(15/30),C-m 相似文献
217.
218.
219.
晋红中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1)
本文报告1例对氨苄青霉素(ABPC)过敏的银屑病患者,ABPC皮试呈银屑病样反应。患者,男,22岁,有银屑病史5年,曾因外伤口服ABPC诱发红皮症型银屑病住院,经口服依曲替酯获得明显疗效。1年后因慢性肾盂肾炎再次住院,口服ABPC后又出现红皮症型银屑病。但服用pen tocillin无红皮症出现。患者第3次入院后,作ABPC皮试,采用2%ABPC 0.1ml于右前臂作皮内注射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第二天出现浸润性红斑逐渐加重,第6天形成明显的银屑病样反应,而对照区无变化。第9天皮损处活检,组织病理变化呈银屑病样改变。对照区皮肤示真皮乳头和乳头下小血管扩张和非常轻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试验 相似文献
220.
目的 描述脂溢性角化病(SK)的常见皮肤高频超声及皮肤镜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8 - 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6例SK患者,对其50处SK皮损行50 MHz和20 MHz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检查。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特征进行总结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50 MHz和20 MHz超声对SK的评估结果差异,并对SK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 SK皮损特征自上而下50 MHz和20 MHz超声表现分别为增强高回声(48处和39处,P = 0.007)、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22处和11处,P = 0.019)、伴后方声影(34处和13处,P < 0.001)、皮损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46处和41处,P = 0.137)、皮损内不均质低回声(50处和47处,P = 0.079)和点状高回声(25处和2处,P < 0.001)、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40处和36处,P = 0.349)、皮损下方真皮回声减低(50处和28处,P < 0.001)。50 MHz超声对SK皮损的8个皮肤高频超声特征整体评价显著优于20 MHz超声(P = 0.002)。50处SK皮损常见皮肤镜下特征为边界清楚(50处),粉刺样开口(45处),沟嵴/脑回状模式(31处),发卡样血管(30处),多发粟粒样囊肿(24处),虫蚀状边缘(21处)和亮白色条纹(3处)。50 MHz和20 MHz超声下,SK皮损角质层块状或点状增强高回声与皮肤镜下粉刺样开口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42%(21处)和20%(10处),皮损内点状高回声与皮肤镜下多发粟粒样囊肿(> 3个)的简单匹配系数分别为58%(29处)和48%(24处)。结论 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对SK皮损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且50 MHz超声比20 MHz超声对SK的皮损成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