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8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坏疽性脓皮病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6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皮损组织病理、治疗情况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检测血清蛋白电泳,19例(95%)异常。30例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三项(IgG/M/A),13例(43%)异常。10例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8例(80%)明显升高。10例行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其中8例(80%)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或比例降低,组织病理特征可与血管炎、脂膜炎、嗜中性皮病及肉芽肿性疾病表现类似。33例(54.2%)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环磷酰胺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溃疡均于5~14 d内明显好转;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于5~56 d后激素开始减量,约半数患者每隔2周激素减量一次,每次减量10 mg/d。结论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生可能与超敏反应及免疫异常有关,推荐系统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皮损顽固者推荐激素联合生物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2.
英利昔单抗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以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受体及膜型受体的结合,使肿瘤坏死因子-α失去活性,临床可用于治疗肿瘤坏死因子-α参与的多种疾病.英利昔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同时,可以引起皮肤感染、银屑病、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及皮肤肿瘤等皮肤疾病的发生.概述与英利昔治疗相关的皮肤表现,以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皮肤疾病与药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24.
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合并多种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斑秃及多种其他免疫性疱病)、消化系统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泌尿系统免疫性肾脏病(免疫性肾病、肾移植排斥)及A型获得性血友病等,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25.
多发性神经鞘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患者男.22岁。主诉:左侧面部结节6年。现病史:6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眼睑、右侧鼻唇沟出现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外用多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无效。2001年曾在当地医院被拟诊为皮肤神经瘤,未予以特殊治疗,皮疹逐渐增多,为进一部诊治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35岁。因躯干、四肢红斑、丘疹8个月于2015年5月20日就诊我科。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肿胀性红斑、花生米大红色丘疹、结节,部分皮疹排列成环形,伴瘙痒。皮疹以前胸及上肢为重,半月内可消退,但反复新发,于日晒及饮酒后加重。曾反复就诊于当地医院,服抗组胺药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比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与皮肤科医师对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使用5 094幅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SK)的皮肤镜图像对CNN网络ResNet?50通过迁移学习进行训练,建立CNN二分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30幅色素痣和30幅SK的皮肤镜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同时,95位经过皮肤镜培训的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结合临床皮损图片对上述CNN自动分类的60幅皮肤镜图像进行判读。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错误分类的图像做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CNN自动分类模型对色素痣和SK的皮肤镜图像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和76.67%(23/30),总准确率为88.33%(53/60);95位皮肤科医师的诊断准确率平均值分别为82.98%(25.8/30)和85.96%(24.9/30),总准确率为84.47%(50.7/60)。CNN自动分类模型与95位皮肤科医师对色素痣和SK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8,P > 0.05)。CNN错误分类的皮肤镜图像被分为3类,即特殊类型(如皮损色素含量多、角化明显),具有典型特征但存在干扰因素,具有典型特征尚找不到错误分类的原因。结论 CNN自动分类模型在色素痣和SK皮肤镜图像的二分类任务中的表现与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水平相当。CNN错误分类的原因仍需皮肤科医师与人工智能专业人员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28.
29.
<正>患者男,48岁。主诉:躯干及手指缝丘疹,阴部结节,伴瘙痒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腰部、腹部及双手指缝散发红色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外院按"皮炎湿疹类疾病"治疗未见好转,且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躯干、双大腿内侧及臀部,呈肤色或暗红色丘疹,可见抓痕及血痂,阴茎和阴囊新发结节,瘙痒剧烈,以夜间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6年6月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2005年于本院诊断为结肠绒毛腺管状腺瘤,予手术切除后病情控制可。否认其他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主因右足部散在结节、肿物半年,于2013年12月21日就诊。半年前,左足内侧外伤后皮肤感染,患者未予以重视。后感染部位出现粟粒大小的褐色丘疹,自觉无痛痒,逐渐增大,生长速度较快;2个月前部分丘疹增大至直径为1 cm的结节,周围散在粟粒大小的褐色丘疹,无不适;1个月前患者出现纳差、反酸、腹胀、便秘等不适感觉,体重1个月内下降5 kg。体格检查: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