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预防和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颅脑性损伤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6例中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129例。45例患者中在死亡、出院时有21例消化道出血已停止。4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结论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是减少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会,从而提高对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TA)玻璃体染色辅助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对适度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方法 屈光度≥6D,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A、B级,眼轴长度≥26 mm但<29 mm,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萎缩轻或不明显,0~1级且深度≤2 mm巩膜后葡萄肿的适度高度近视MHRD患者43例43只眼纳入观察.将43只眼随机分为内界膜剥除组和内界膜保留组.其中,内界膜剥除组24只眼,内界膜保留组19只眼.TA玻璃体染色辅助PPV后,内界膜剥除组行内界膜剥除,内界膜保留组不行内界膜剥除.手术后1周,l、3、6、12个月时随访,比较两组间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差异.结果 手术后12个月,内界膜剥除组视网膜复位22只眼,视网膜复位率91.67%;内界膜保留组视网膜复位18只眼,视网膜复位率94.74%;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内界膜剥除组黄斑裂孔闭合14只眼,黄斑裂孔闭合率58.33%;内界膜保留组黄斑裂孔闭合11只眼,黄斑裂孔闭合57.89%;两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824).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7).结论 采用TA辅助PPV治疗适度高度近视MHRD眼,其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及视力改变与内界膜是否剥除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中国医疗器械用钛合金材料研发、生产与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已成为全球外科植入物及矫形器械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本文综述了我国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现有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制品在科研、生产、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及制品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目标. 相似文献
64.
<正> 我院自1973年8月至1984年年底,在收治胆道感染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其中8例死亡。鉴于本组死亡率高,故复习病历,总结分析,目的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管惕,降低死亡率。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21例中女16例,男5例,其中40岁以下4例,41岁至60岁11例,60岁以上6例。年龄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65.
左心房粘液瘤1例报告桂林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唐春潮关键词粘液瘤;左心房;良性肿瘤粘液瘤是心脏的一种少见原发性良性肿瘤,且该病的诊断比较困难,Thimas等指出文献中心脏粘液瘤在手术前即建立诊断者在40%以下,大多数病例是在二尖辨狭窄或关闭不全手术中所发现... 相似文献
66.
在目前复杂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步骤中,如果需要过氟化碳液体辅助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一般在过氟化碳液体下进行;如果术中不需要过氟化碳液体,则行完全的气液交换之后,在气体下行眼内光凝。在临床中,我们发现气下行眼内光凝存在一些问题:1激光能量损失较多,所需激光能量较大;2气体下视网膜成像变小,清晰度较差,对于激光反应的辨识存在一定的困难;3气体下容易遗漏视网膜的微小病灶,造成光凝不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后发性白内障激光后囊切开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高度近视眼接受YAG激光后囊切开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共20例。结果20例患者均在接受YAG激光后囊切开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部分患者发生在接受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的早期;裂孔的类型均为马蹄孔;裂孔均位于颞侧,以颞上象限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巩膜外环扎联合外垫压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结论YAG后囊切开增加了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危险性。高度近视眼后发性白内障慎行YAG后囊切开。 相似文献
68.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例(29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在25G套管辅助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在20G灌注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直接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B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低眼压容易控制,手术安全性较高。C组手术时间短,但是术中低眼压不容易控制,同时容易出现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结论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应用25G套管建立灌注,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提高的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内瘢痕或纤维化的分布特征,为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及导管消融提供线索.方法 纳入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各种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就诊,行心脏增强磁共振检查评估患者154例,其中室性心动过速104例,室性早搏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Trio,德国西门子公司),采用标准化的成像方案,完成心脏的结构功能以及心肌钆延迟显像(LGE),分析心肌LGE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15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9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例,无已知器质性疾病室性心律失常122例.LGE阳性患者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比例为21.4%,其中在已知的器质性心脏疾病中的比例为59.3%,在临床诊断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分布率11.5%,在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特征分析,符合非缺血性心肌瘢痕分布特征(外膜或心肌中层)占81.2%;缺血性分布特征的占18.8%.结论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心肌瘢痕发生不少见,深入了解心肌瘢痕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细致的评估室性心律失常的基质,可能为射频消融提供影像学指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眼纯挫伤和颅脑外伤合并内界膜下出血的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我们收治的合并内界膜下出血的玻璃体积血患者9例14眼,其中眼部纯挫伤3例3眼,Terson综合征5例11眼.手术采用轴性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或切除清除内界膜下积血.结果 术前视力均为手动~数指/眼前,术后视力0.5~1.0.手术对于出血病程较短患者的视力提高效果较好,最佳视力为1.0;而病程较长者的最佳视力0.6.对于内界膜术中剥离时,根据病程的长短,采取剥离和切除的方法;对于陈旧性出血,术中不能完全清除,术后5~10 d内自行吸收.随访6个月~3 a.均保持较为稳定的视力.结论 2种情况均可以造成内界膜下出血及玻璃体积血,手术量可以根据玻璃体积血的形态做轴性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切除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吸除其下的积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