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1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71篇 |
基础医学 | 254篇 |
口腔科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881篇 |
内科学 | 408篇 |
皮肤病学 | 47篇 |
神经病学 | 88篇 |
特种医学 | 2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92篇 |
综合类 | 1777篇 |
预防医学 | 623篇 |
眼科学 | 51篇 |
药学 | 598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649篇 |
肿瘤学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204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38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57篇 |
2011年 | 290篇 |
2010年 | 290篇 |
2009年 | 285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298篇 |
2006年 | 269篇 |
2005年 | 365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250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66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PVC袋装大输液的应用及前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VC袋装大输液的应用及前景浅析陈锡峰,宁冰(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630010)袋装大输液因其制造简便、生产占地面积小、重量轻、耐压、运输方便、可快速输注且输注时污染小等许多优点,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我院于1993年采用PVC袋生产大输液,取得了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92.
强的松长程疗法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NS)是否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分别对服药期和治愈停药5~8年后NS患儿的身高、体重、皮质醇、生长激素水平进行分析,以了解该疗法对患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对象:1994年11月~1995年6月住本院,符合1981年儿科肾脏病协作组所订标准,正在服用强的松NS者(激素组)27例,其中男ZI例、女6例,年龄2~12岁,平均5.8岁;对照1组来自地保门诊健康体检儿童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5~10岁,平均4.9岁;使用强的松长程疗法后完全康复停用激素5~8年的NS患者18例(随访组),其中男13… 相似文献
99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行为功能恢复的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利用NYU Impactor-Ⅱ打击器制作大鼠TIO SCI模型,细胞移植预实验证实BMSCs在体内定植后,分别于损伤后3 d(Ⅱ组)和1周(Ⅲ组)移植在体外稳定传10代的BMSCs,以DMEM作为阴性对照(Ⅰ组),术后用BBB评分和脚印分析进行大鼠行为功能的评价.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出损伤处脊髓做10 mm快速冰冻切片后,行HE,NF和ED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各组间阳性反应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结果:BMSCs倍增周期约为2~3 d,术后第4周各组间BBB评分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第6周起Ⅱ组和Ⅲ组之间脚印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NF和ED1染色阳性反应面积百分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MSCs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后局部的微环境,促进轴突的再生和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4.
珠海市2008年健康体检中脂肪肝与相关生化检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肝发生和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及血尿酸(UA)之间的关系,为诊断脂肪肝提供检验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来本院体检的10000例健康人群,对其血脂、血糖、肝功能的结果及脂肪肝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发生率为14.9%,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及肝功能酶(ALT、GGT)及尿酸均高于健康人群,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检测,对脂肪肝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妇科肿瘤根治手术中的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GE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L3—4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出现麻醉平面后全麻插管,每隔60分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混合局麻药5ml;G组单纯用全麻。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均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微泵输注,并异氟醚吸入。比较两组麻醉维持用药量、肌松程度、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质量、循环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镇痛和肌松状态、SpO2和PETCO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GE组术中循环功能明显比G组稳定;GE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G组,GE组清醒质量显著高于G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具有效果确切、麻醉药物用量少、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能更好的满足妇科肿瘤根治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老年患者麻醉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联合国规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7%即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1865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1999-02-20我国也进入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口达1.1亿,中国老年人的绝对值居世界之首,21世纪中叶将达到4.1亿;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和组织细胞退行性改变,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应熟悉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老年患者麻醉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氨基半乳糖(GalN)/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设置生理盐水(NS)组、GalN/LPS组、PDTC+GalN/LPS组和PDTC组。每组10只小鼠被用于观察LPS处理后72h内的动物死亡情况;每组6只小鼠经LPS处理后1.5h被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用RT-PCR检测肝脏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用EMSA分析肝脏NF-κB结合活性,每组12只小鼠于LPS处理后8h取血、处死并留取肝脏,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用TUNEL技术检测肝脏细胞凋亡,并对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结果GalN/LPS共处理升高小鼠血清ALT活力;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GalN/LPS组小鼠肝脏严重充血、坏死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组织TUNEL阳性细胞增多;在GalN/LPS共处理72h内有90%小鼠发生死亡,所有死亡小鼠均伴有肝脏严重充血。PDTC预处理抑制GalN/LPS诱导的肝脏NF-κB激活和TNF-α表达,但PDTC预处理反而加重GalN/LPS引起的小鼠肝脏细胞凋亡、进一步升高血清ALT活力、加重肝脏充血和坏死并加速小鼠死亡。结论NF-κB抑制剂PDTC通过抑制肝脏实质细胞NF-κB介导的抗凋亡机制加重Gal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凋亡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98.
根据174例疑诊患者的TMA、TGA,T3,T4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51%及31.61%)显著高于甲减和亚急性甲状腺炎(分别为6.32%和4.02%),P<0.05。甲减患者TGA TMA的阳性率(81.82%)显著高于甲亢(50.91%),桥本氏甲状腺炎(50.75%)及亚急性甲状腺炎(57.14%),P<0.05。单项抗体阳性者以TMA较TGA为多。本文结果提示在甲状腺疾病中TMA,TGA的阳性结果存在相互重叠现象,与T3、T4联检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并正确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99.
1000.
1990年5月8日下午6时左右,6位顾客前去平罗火车站马某租赁的食堂就餐,主食为炒面、炒米饭,外加炒肚丝、炒鸡蛋、蛋汤等食物,当时该店一职工也食用同类食物少量。食后30分钟至3小时后,就餐者相继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严重者出现四肢皮肤及口唇紫绀等症状,于当晚11时送往当地县医院抢救,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3天后痊愈出院。当时下班时该食堂一职工将剩余食物带回家喂自己的6月龄猪,次日晨起发现猪已死亡,死猪皮肤青紫。次日对该食堂调查时,未发现腐败变质食物,即对可疑食物味精水、食盐水、温罐水(水温约40多度)煮豆芽及病人的呕吐物取样,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做亚硝酸盐定性试验,盐水和呕吐物均为强阳性,其余为阴性。进一步对所用食盐存放库房查看,发现袋内仅有几粒灰色固体颗粒,将此颗粒用上法做亚硝酸盐定性试验为强阳性,证明该次食物中毒乃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而引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