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4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294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749篇
预防医学   2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62篇
  2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窦室传导患者11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室传导(sino-ventricular conductio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心律失常,不论何种原因引起,都表示心肌受到严重损害或抑制,预后极差。临床上以高血钾引起多见,偶见于严重心肌缺血弥漫性心肌损害时。凡由高血钾引起的,经治疗血钾恢复正常后窦室传导可消失;而由心肌缺血引起,则以改善心肌损害为主,其窦室传导纠正较为困难,预后凶险。本文旨在探讨窦室传导的心电图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剖宫产疤痕妊娠(CSP)手术术中出血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P患者157例,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52)与对照组(n=10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P手术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CSP手术术中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与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术中出血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剖宫产次数、孕次、流产次数、距前次手术时间、停经时间、胎心、超声分型及血流等比较无差异(P>0.05),在瘢痕厚度、术前血hCG、孕周、孕囊直径等比较有差异(P<0.05)。绘制ROC曲线确定瘢痕厚度、术前血hCG、孕周的最佳截断值分别是1.86mm、80 889.45mIU/ml、9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厚度、术前血hCG、孕周、孕囊直径等异常为CSP手术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曲线下面积0.786(95%CI 0.709~0.862),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应激性高血压(SIH)模型大鼠,探讨其血清代谢组分的变化。方法选取鼠龄在6~8周的Wistar大鼠(雄性)30只,随机分为SIH模型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适应性喂养7d后,SIH模型组每天制动、夹尾、间断足底电刺激、声光电刺激等进行SIH模型的构建,持续刺激9周后,SIH模型组最终造模成功6只,对照组同期进行正常喂养。通过采用磁共振(NMR)技术结合模型识别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方法检测SIH模型大鼠血清中代谢组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H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糖蛋白、β-葡萄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乙酰乙酸、肉碱、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升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0.76、-0.80、-0.75、-0.82、-0.73、-0.82、-0.72;均P0.05)。结论 SIH模型大鼠存在脂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Bakri球囊填塞法与B-Lynch缝合法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A组产妇采用Bakri球囊填塞法治疗,B组产妇采用B-Lynch缝合法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产妇术中、术后2 h出血量及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B组的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B-Lynch缝合法,Bakri球囊填塞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其不仅能明显减少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且临床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  相似文献   
95.
傅丹旦  叶璐 《新中医》2020,52(21):201-202
正文:何若苹主任中医师系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行医三十余年,擅长治疗内科、妇科及肿瘤相关疾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何老师,侍诊抄方多年,见何老师临床治不寐颇有疗效,兹举医案3 则,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96.
97.
基因突变能够影响肺癌细胞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导致个体化临床治疗效果出现差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状态在内科药物治疗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其他并存的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远期临床预后。EGFR突变合并TP53突变是否可改变肺癌细胞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临床实践中,TP53的突变状态并不是临床治疗决策中的参考依据,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证据阐明TP53(包括各亚型)突变状态对EGFR靶向治疗潜在获益的影响,以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疗效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7~63岁,平均年龄55.4岁。均予以含铂双药全身化学治疗方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本(RECIST 1.1)评价临床疗效,并按临床疗效不同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两组患者均在化学治疗前后行MSCT灌注成像模式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并比较强化峰值(PEI)、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等指标。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分别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缓解率及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观察治疗前后CT灌注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缓解组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47~61岁,平均年龄54.1岁。未缓解组2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56.9岁。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EI、BF值均升高(P 0.05),BV、MTT、TTP值均降低(P 0.05);而缓解组治疗后PS降低,未缓解组治疗后PS增加(P 0.05)。化学治疗前两组患者CT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缓解组相比,治疗后缓解组PEI、BF值均较高,PS值均较低(P 0.05),而BV、MTT、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缓解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显著优于未缓解组(H=17.528,χ~2=7.125,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I是缓解率及生存率的保护性因素[比值比(OR)=3.396、4.233,P 0.05],而PS是危险因素(OR=0.034、0.042,P 0.05)。Kaplan-Meier分析,PS减少和增加患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8.8个月、7.6个月(P 0.05)。结论 64层MSCT灌注成像检查在评估NSCLC患者化学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有较好价值,对于化学治疗后PS值减少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
穿琥宁注射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抗病毒和广谱抗菌的双重作用。近年来报道的穿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过敏反应伴脑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哮喘样发作伴休克、药物热、惊厥、肌肉震颤、寒战发热、皮疹、白细胞锐减、血小板减少等。在临床应用中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的 型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突变双等位标志是否与藏族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联。方法 以荧光标记 d CTP为底物 ,应用 PCR扩增和 ABI prism 377半自动测序及 PCR/ RFL P技术 ,通过病例 -对照研究、受累同胞对和家系连锁分析 ,鉴定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和 A116 6→ C点突变与藏族 EH的关联。结果 病例 -对照研究证明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联 ,χ2 =2 6 .44 ,P<0 .0 0 1,该位点杂合度为 0 .73,多态信息量为 0 .71。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存在 11种等位基因 ,A7(138bp)为最常见等位基因 ,A8等位基因与 EH正相关 ,EH组和对照组中 A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 0 .5 %和 7.3% ,χ2 =9.6 4,P=0 .0 0 2 ,OR=3.46 ,95 % CI=1.44~ 8.5 1;受累同胞对 A8等位基因的共享连锁分析结果显示 ,χ2 =3.85 ,P=0 .0 2 5 ;家系连锁分析 L od score值为 0 .80 ,AT1 R基因 A116 6→C突变与EH无关 (P>0 .0 5 )。结论  AT1 R基因 3′端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 EH相关 ,A8等位基因是藏族 EH的重要遗传标志 ,提示致病基因可能与其存在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