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本工作在观察到电针穴位或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都能抑制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对PAG的影响,加深对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在SⅡ局部施用γ-氨基丁酸(GABA)的条件下,电针“环跳”、“阳陵泉”二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988例输血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输注不同血液制剂及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输血史、过敏史、原发性血液病、输血类型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988例患者共输血4 712次, 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2次, 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2%(33/62),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45.2%(28/62), 其余1例表现为胸闷、气促的患者未明确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输血史(χ2=4.64, P=0.031)、过敏史(χ2=700.07, P<0.01)及输血类型(χ2=19.88, P<0.01)均影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过敏史(OR=0.013, 95%CI 0.007~0.024, P<0.001)及输血类型(OR=0.192, 95%CI 0.077~0.479, P<0.001)是输血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法(LFA)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rAg)对其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就诊的114例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所有患者行CrAg-LFA检测,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CrAg滴度和疗效,比较不同CrAg-LFA检测结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同CrAg滴度患者的疗效。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患者的Cr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临床症状患者的Cr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胸部CT表现、病灶分布、累及肺叶、病变范围患者的Cr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FA的敏感性为95%(95% CI:0.818,0.991),特异性为100%(95% CI:0.939,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95% CI:0.886,1.000),阴性预测值为97.37%(95% CI:0.900,0.995)。随着治疗时间推移,CrAg的滴度呈下降趋势(P <0.05)。CrAg阳性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CrAg检测逐渐转阴,其余患者治愈或好转。治疗1年后,CrAg低滴度患者疗效好于高滴度患者(P <0.05)。结论 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影像学表征缺乏特异性,CrAg-LFA检测可有效评估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