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例1,女,2(3/12)岁。不规则发热、黄疸和肝肿大3(1/2)月。肝大7.5cm,质坚,脾大7cm。血清TB68.4umol/L,SALT 47~90U/L。曾拟诊“黄疸型肝炎”,“多发性肝脓肿”。肝脏CT见肝内散在大小不等低密度影,少数内含点状高密度影,示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伴泥沙样结石。  相似文献   
82.
人巨细胞病毒主要即刻早期抗原的致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人巨细胞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主要即刻早期抗原(major immediate early antigen,MIEA)可促进人巨细胞病毒自身的产毒复制、影响宿主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细胞生长周期导致细胞增殖或凋亡,并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是人巨细胞病毒致病的重要因素。抑制MIEA表达和对抗其功能的治疗显示出潜在优越性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生成高纯度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方法。方法 模拟体内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及微环境,以脑星形胶质细胞为支持细胞,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等分三阶段诱导ESCs定向生成NSCs。形态学观察及畸胎瘤形成试验对ESCs的全能性进行鉴定;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标志OCT-4和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蛋白和(或)基因表达对诱导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NSCs分化试验对所诱导的NSCs的分化潜能进行检测。结果(1)体外培养的小鼠ESC-D3细胞在胚胎成纤维饲养层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2)随着诱导的进行,OCT-4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而Nestin表达逐渐增强,经三步法最终可诱导形成纯度高达90%以上的Nestin阳性细胞;(3)所诱导生成的细胞在NSCs选择性培养基中反复传代,仍表现为Nestin阳性和具有生成神经球的能力,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结论采用星形胶质细胞作为诱导基质,模拟体内神经分化过程的三步诱导法,可诱导ESCs生成较高纯度的NSCs,并能较好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和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系统快速诊断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系统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并区分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方法多重PCR系统检测129份临床样本包括脑脊液108份、胸水10份、腹水11份,与培养结果比较,分别评估该系统检测普通细菌和结核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系统检测临床样本中普通细菌和结核杆菌的敏感性均达100%,特异性分别为86%和81%。结论多重PCR系统可成功地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细菌感染,并有效区分结核和其他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5.
TAT融合蛋白在SD大鼠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子量为 12 0kD的TAT融合蛋白在SD大鼠肾组织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蛋白转导”的方法 ,将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HIV的TAT蛋白与 β -半乳糖苷酶 (β -Galactosidase,β -Gal)相连接 ,构建形成TAT - β -Gal融合蛋白 (分子量为 12 0kD)。将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n =2 4 ) ,分别腹腔注射TAT - β -Gal、β -Gal和生理盐水 ,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取肾组织作病理切片 ,用X -Gal染色分析 ,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对TAT - β -Gal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 ,并进行Leica计算机图像分析 ,同时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结果 :TAT - β -Gal组在经腹腔注射TAT - β -Gal 0 .5h后切片 ,用X -Gal染色 ,显微镜下即可显示着色反应 ,TAT - β -Gal可以快速到达肾组织 ,在肾小球细胞表达酶的活性 ,于 8h达到高峰 ,16h逐渐下降 ;β -Gal组经X -Gal染色后出现极弱的着色反应 ;而生理盐水组 ,经X -Gal染色后无着色反应。结论 :分子量为 12 0kD的TAT -β-Gal融合蛋白可以迅速被SD大鼠肾组织所吸收 ,同时不影响所连接蛋白酶的活性。HIV的TAT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转运大分子 (蛋白或肽类大分子 )物质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 ,为临床应用大分子物质治疗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6.
背景:脂氧素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内皮细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等合成细胞因子,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对细胞的生物效应。目的:分析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THP-1源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人巨细胞病毒AD169毒株感染THP-1源巨噬细胞(MOI=0.5),细胞培养后设立对照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及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在感染后0,1,2,4,12,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以ELISA检测各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各指标mRNA的表达强度;Western blot检测感染4h的细胞核内p65亚基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各细胞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相比,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各细胞因子mRNA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细胞核内NF-κBp65亚基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显著低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P〈0.05)。说明BML-111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p65亚基核转位,减少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从而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THP-1源巨噬细胞发挥其免疫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检测儿童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儿童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药敏分析筛选出医院患儿的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PCR法检测编码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与编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基因;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分离出6株来自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几乎所有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部分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均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与1~2种ESBLs耐药基因;6例患儿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均存在相应感染部位;其中4例由外院转诊;收入院时5例病程迁延较长;5例存在基础疾病;除1例死亡和1例失访外,3例痊愈,1例反复感染间断接受治疗.结论 儿童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菌株临床感染病例大多存在基础疾病、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可能为其高危因素,尽早明确病原耐药变化,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菌药物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Murine cytomegalovirus(MCMV) IE3 protein is a multifunctional viral protein that inter-acts with several target proteins of both viral and host cellular origin.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IE3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brain disorders caused by CMV,a screening for host cellular pro-teins that could interact with IE3 was performed.By yeast two-hybrid screening,ankyrin repeats do-main 17(Ankrd17,also known as Gtar) was identified as a host factor that could interact with IE3.This interaction was verified by yeast two-hybrid assay and chemiluminescent co-immunoprecipitaion.Map-ping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1-148 residues of IE3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act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krd17 and IE3 ma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CMV-associated disease.  相似文献   
89.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感染.在免疫正常的个体,CMV感染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感染,但在一些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人群如胎儿、婴儿、免疫功能不全或缺陷个体则可引起严重疾病.病毒入侵机体,天然免疫应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天然免疫应答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做出反应,主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如病毒蛋白、核酸),从而引起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引起转录因子的活化,进而使I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表达增加,产生免疫和炎性反应.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有效的复制首先要躲过天然免疫应答的清除,而病毒感染的最终结局取决于宿主与病毒之间的“力量”角逐.机体多种天然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巨细胞病毒,从而启动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的效应.  相似文献   
90.
背景:脂氧素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内皮细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等合成细胞因子,还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对细胞的生物效应。 目的:分析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THP-1源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用人巨细胞病毒 AD169毒株感染THP-1源巨噬细胞(MOI=0.5),细胞培养后设立对照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及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在感染后0,1,2,4,12,24,48,72 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以ELISA检测各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RT-PCR检测各指标mRNA的表达强度;Western blot检测感染4 h的细胞核内p65亚基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各细胞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5)。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相比,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显著升高(P < 0.05),白细胞介素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各细胞因子mRNA均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两组细胞核内NF-κB p65亚基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 < 0.05);人巨细胞病毒+BML-111组显著低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组(P < 0.05)。说明BML-111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p65亚基核转位,减少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从而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THP-1源巨噬细胞发挥其免疫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