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探讨医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就如何突医院院特色,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共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来那度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N-苄氧羰基-L-谷氨酰胺经酯化和氢化脱保护制得中间体L-谷氨酰胺甲酯(4),另用2-甲基-3-硝基苯甲酸(5)经酯化和溴化制得另一中间体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7).4与7经缩合、氢化还原、分子内环合制得来那度胺,总收率约33%(以5计).  相似文献   
13.
巨细胞病毒所致婴儿肝脏损害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为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婴儿肝损害的频率及转归,对47例血清抗CMVIg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于生后2周内、1、3、6、12月龄定期随访,应用ELISA法监测皿清抗CMVIgM和IgG、尿CMVDNA(应用原位杂交法)和动态观察肝脏病变;并除外胆道系统畸形、代谢性肝病、药物中毒性肝炎和甲、乙、丙型肝炎。结果表明,至周岁时40例婴儿感染CMV。其中52.5%(21/40)有肝脏受累。先天和围生期感染组肝损害发生率为75.0%(18/24),较生后感染组(3l16,18.8%)明显为高,而未感染儿未见肝损害。除4例为显性肝炎外,多表现为亚临床型。近半数病例(10/21)伴脾肿大。周岁时随访除1例围生期和2例生后感染儿好转外,其余各例肝脏病变均已恢复。表明本组婴儿早期CMV感染易累及肝脏,但肝损害多不重,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人巨细胞病毒短时培养快速诊断改良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峰  陈静  聂兴草  董永绥  崔雯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395-397,I001
目的 建立人巨细胞病毒(HCMV)短时培养快速诊断改良技术;检验临床样本,与病毒分离比较。方法 (1)用含细胞飞片培养板离心吸附AD169株,设时间梯度培养后用SABC法检测培养物中HCMV即刻早期抗原(IEA);(2)用改良法检测156例患儿尿样本(7例留取脑脊液),其中54例与病毒分离对照;147例检测血清特异性IgM;(3)9例更昔洛韦(GCV)治疗后随访尿排毒和特异性IgM变化。结果 (1)标准毒株培养16-24h,能100%检出培养物中HCMV IEA。(2)快速法检测尿样本178份,阳性率46.6%。与病毒分离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1.7%。(3)147例检测血清HCMV IgM,50例阳性(34.0%),其中49例和另25例特异性IgM阴性者尿快速培养阳性,后25例中,年龄<1岁22例;2例免疫抑制者快速培养阳性。(4)2例先天感染儿脑脊液快速培养阳性伴蛋白增高。(5)9例GCV治疗后随访2-4次,2例无效,1例尿排毒减少;6例尿排毒停止。结论 改良快速培养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更为简便,是快速诊断活动性HCMV感染和评估抗HCMV疗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重组病毒株建立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志峰  方峰  董永绥  李革  聂兴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298-300,W001
用插入LacZ基因的重组病毒株建立BALB/c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cytomegalovirus ,mCMV)性肝炎模型。20只BALB/c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小鼠 ,腹腔接种1×106PFU病毒悬液 ,动态观察血单个核细胞和组织中mCMV感染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①mCMV感染小鼠血单个核细胞中X -gal染色阳性细胞在48h时开始出现 ,第3天有所减少 ,在第6天达到高峰;②肝、肺、肾组织病毒感染72h后可见 ,在第12天斑点数最多 ,以肝组织病毒感染多见;③肝组织病变在病毒感染后96h开始出现 ,在第12天达到高峰。提示 :利用重组mCMV建立的mCMV性肝炎小鼠模型 ,在感染后2周仍保持较高感染水平 ,为CMV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混合或重叠感染时相互关系和影响,我科于1990年5月至1991年3月对151例急、慢性HBV感染儿童进行血清HDAg和抗HD测定,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小肠镜和活体组织病理、超微病理检查对儿童慢性腹泻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病房2005年2月至11月应用小肠镜和活体组织病理、超微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3例慢性腹泻病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长期反复腹泻.其中1例IgA水平异常增高、1例明显低蛋白血症.患儿均予小肠镜检,诊断分别为免疫增生性小肠病、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和异位内分泌性腹泻,2例病理、超微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特异性.3例患儿均予营养支持治疗,1例四环素疗效明显,1例奥曲肽治疗有效,l例补液治疗即好转.结论 小肠性慢性腹泻病诊治困难,小肠镜和活体组织病理、超微病理检查有助于提高儿童慢性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深化对小肠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组广泛感染人群的双股DNA病毒,尤其是新生儿和免疫缺陷患者的重要致病原。近年来,已在胚胎和干细胞中发现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研究表明,胚胎、神经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对胚胎和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近年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体内外水平研究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 (murine cytomegalovirus, MCMV) 感染导致调节性 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异常扩增的抑制作用。方法 72 只 MCMV 感染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大蒜新素治疗组;并设 72 只同期模拟感染小鼠为对照,随机分为模拟感染对照组和大蒜新素对照组。分别于大蒜新素处理后 1、7、14、28、60、120 d 处死小鼠,获得脾细胞待测。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脾细胞中 Foxp3 的蛋白表达强度;流式细胞术分析 CD4+CD25+Foxp3+Treg 细胞在脾细胞中所占比率的变化。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大蒜新素的最大耐受浓度处理 MCMV 感染的胚胎成纤维细胞 3 d 后,采用 Realtime PCR 法和 Western blotting 法分别检测 T 细胞中 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整体研究发现,大蒜新素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中 Foxp3 蛋白表达和 Treg 细胞比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是在 MCMV 感染小鼠,大蒜新素可在感染慢性期显著减少 Foxp3 蛋白表达强度、降低调节性 T 细胞比率。体外细胞模型发现,最大耐受浓度的大蒜新素加入共培养体系后可部分拮抗 MCMV 诱导的 Foxp3 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大蒜新素在体内外均可显著纠正 MCMV 感染导致的 Treg 异常扩增。大蒜新素通过影响 Treg 增殖进而增强抗病毒免疫而有利于机体清除 CMV 病毒,可能是大蒜新素诱导抗 CMV 免疫的另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