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视神经受损SD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N组(NSCs移植组)和C组(对照组),均使用精确校准方法在右眼造成部分视神经损伤,左眼作为正常对照。从胚胎SD大鼠海马分离NSCs。利用细胞培养和体内移植技术。将培养后的NSCs注入N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C组大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入同等体积的PBS。处死前3d在双上丘注射3%快蓝逆行标记双眼RGCs。将大鼠分别于注射NSCs或PBS后7d、14d、21d、28d处死,各分为4组。每组6只。分离视网膜置于荧光显微镜下,摄影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另取6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NSCs移植,分别于移植后7d、28d处死,每时间段3只。通过视网膜免疫荧光切片观察NSCs在视网膜的存活、整合情况。结果N组大鼠各时间段RGCs标识率与C组同时间段比较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N组与C组RGCs标识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前后段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N组降低速度明显慢于C组。NSCs移植7d后部分移植细胞迁移进入视网膜的内网层和节细胞层。28d后可见移植细胞广泛整合至宿主视网膜内。结论NSCs移植入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后可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对受损的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就10年间湘雅医院经治的;2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例报告如下,并就其手术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提高胶质瘤术后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脑病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近10年来胶质瘤术后经放射治疗,并行第2次手术4 800例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等. 结果 26例患者2次术后经病理切片确诊为放射性脑痛.结论 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病和复发鉴别较困难,临床上较易误诊.必须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复发时间、放射剂量以及影像学表现等多方面的特征,才能提高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94.
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时的首要问题是先处理本次出血的责任动脉瘤,否则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1].根据文献,颅内动脉瘤不规则的外形、CT表现的局部血凝块、造影显示的载瘤动脉痉挛及上睑下垂等指标可以作为判定责任动脉瘤的依据[2-3],但是这些指标的价值如何,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并评价责任动脉瘤各判定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经额开颅术后额窦炎的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经额开颅术后出现额窦炎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经额开颅术后急性或慢性额窦炎患者8例,其中经1次或2次清创手术治疗6例,理疗2例。结果8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开颅术后额窦炎,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是处理该类病人的合理方式。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 2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 ,3例次全切 ;术后无新增加永久性的神经症状 ,无残疾及死亡病例。随访 1 2例 ,时间 2~ 4 0个月 ,平均 2 5个月 ,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周三叉神经鞘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7.
将中药西蒙Ⅰ号(BGS)胶囊拌食饲喂Wistar大鼠四个月余(135d)。设高剂量组(1200mg/kg),低剂量组(450mg/kg)和正常对照组,高剂量组大鼠在给药初期出现活动性下降、消瘦、腹泻等症状,其中3例大鼠在给药后13周出现死亡,3周以后大鼠逐渐恢复正常。三组大鼠体重增长,日耗饲料无明显差异,该药对大鼠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尿素氮、尿常规、脏器系数、骨髓增生程度和巨核细胞值无明显影响。给药四个月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长期饲喂高剂量的西蒙Ⅰ号(BGS)会影响大鼠肝功能,对脏器作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未发现药物毒性所致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8.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导致周围重要结构异常改变的观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查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变异情况。方法:在19例垂体瘤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时,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1)视神经、视交叉全部被牵拉、受压、抬高,部分与肿瘤发生粘连。2)鞍膈全部向上隆起,在肿瘤上长出分叶的小肿瘤处鞍膈破溃。垂体柄被挤压在鞍膈的后下方。3)视交叉池不完整,在粘连及垂体柄进入鞍膈处,蛛网膜下腔已经消失;在肿瘤挤压(包括动脉)处,蛛网膜下腔仅为一潜在腔隙。4)凡被肿瘤挤压、包围、发生粘连的硬脑膜、神经及血管均有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结论: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对周围重要结构产生挤压,发生粘连,部分蛛网膜下腔消失,并有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上异常与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向直接相关。了解上述规律,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9.
脑膜瘤在儿童中较少见。为探索儿童脑膜瘤的特点,作者对8例儿童期(<15岁)脑膜瘤(外加儿童期发病的10例,共18例)与青春期(15—19岁)脑膜瘤18例和成年(>20岁)脑膜瘤498例,进行临床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66例患者同期行3D-CTA检查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3D-CTA检查包括多层平在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窺镜技术(VE),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①3D-DSA确诊57例患者有颅内动脉瘤共62个,3D-CTA检出58个动脉瘤,漏检4个,诊断正确率为93.5%.②原始图像、MPR、SSD、MIP及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6.8%、58.1%、62.9%、74.2%及88.7%,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③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1.3%、65.6%及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2,P<0.05). ④3D-CTA对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周围结构关系显示良好,还可显示附壁血栓及钙化.结论 3D-CTA结合MIP、VE及VR等后处理技术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速、价廉、准确率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