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成人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提高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68例在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小脑蚓部或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肿瘤,手术过程中对侵袭延髓呼吸中枢的部分肿瘤不必勉强切除,但均打通导水管下口,关颅时采用颈肌-硬膜悬吊法。结果:肿瘤全切除58例,近全切除10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积水10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原瘤腔出血4例,行二次手术;颅内积气8例,颅内感染10例,上消化道出血18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气管切开16例,其中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均经治疗后痊愈。本组无枕后皮下积液病例。结论:术中生命中枢的保护及完全打通导水管下口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辅以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上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其编码蛋白P-gp的表达,为抗癌治疗寻找靶向分子。方法: 取10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制成单细胞溶液,接种于含EGF、bFGF、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分离获取BTSCs,对其传代培养,期间用Dispase消化分离获取到肿瘤干单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BTSCs特异性标志物CD133,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的方法检测MDR1的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MDR1编码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所有的标本均培养出BTSCs,可在体外增殖和扩增分化,表达特异性的标志物CD13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结果提示,BTSCs上存在MDR1,MDR1在BTSCs的表达率为(45.3±5.4)%, 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TSCs上表达P-gp。结论: BTSCs表达MDR1,并且其上表达P-gp,这可能是使BTSCs更耐受化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近完全闭塞性上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手术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完全闭塞性上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颅脑CTA,MRA或DSA检查,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处理受累矢状窦和大脑镰,术后常规治疗.结果:肿瘤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 Ⅱ级切除4例.8例术后在24h内逐渐转醒,其中3例在术后第2日出现神志障碍,头颅cT证实为多发性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simpsonⅠ级2例,simpson Ⅱ级1例).2例术后神志持续昏迷,头颅CT证实为弥漫性脑肿胀(simpson Ⅰ级1例,simpsonⅡ级1例).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经二次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经积极脱水等降颅压治疗后,神志逐渐恢复清醒.平均随访21.5mo,肿瘤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近完全闭塞上矢状窦中1/3巨大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中央静脉、上矢状窦对改善患者预后和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颅底陷入症(BasilarinvaginationBI)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malformation)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病人经CT、MRI检查并测量Klaus高度指数、齿状突尖到桥延交界处的距离、小脑扁桃体下疝深度,所有病人均首先行后路减压、枕颈钛板固定、植骨融合,然后再行经口咽齿突磨除术。结果所有病人均于术后短期内症状缓解,术后半年4名病人均能生活自理;术后1年2名病人已能参与一般的体育活动,另2名病人也能进行较轻的劳动。结论对颅底陷入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病人先行后路减压加固定、植骨融合,再行前路经口咽入路磨除齿突的联合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先用免疫荧光法查看PPARγ在NSCs中的定位,然后分别取未分化的及诱导分化后d1、d5、d9的NS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相应时间点NSCs内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PPARγ蛋白存在于NSCs细胞核内,并在NSCs未分化阶段高水平表达,NSCs诱导分化后则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在NSCs的增殖阶段,PPARγ的表达较高,而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减少,提示PPARγ可能对NSCs的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总结脑血吸虫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脑血吸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为慢性血吸虫病,lO例病原学确诊后行内科治疗,6例因为误诊为"脑肿瘤"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脑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起病症状、影像学以及病原学检查等,方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吡喹酮对脑血吸虫病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7.
背景:远程肢体缺血预处理应用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该领域报道很少。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行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2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5,10,15 d处死取脑,处死前1 d每隔8 h腹腔注射50 mg/kg 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1次,共3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灶区大鼠脑组织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P < 0.05)。实验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边皮质的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的肢体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行为学表现,促进了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胶质瘤患者88例,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B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胶质瘤组织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BMP-2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40% (69/88), 明显高于(P<0.01)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 (6/20)].BMP-2蛋白与mRNA 在脑胶质瘤高级别组(Ⅲ~Ⅳ级) 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 说明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BMP-2表达也增强.结论:BMP-2蛋白及其m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一个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鞍内病变的疗效与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鞍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其中垂体腺瘤116例,Rathke囊肿16例,颅咽管瘤4例,均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鞍内切除病变。结果垂体腺瘤116例,肿瘤全切90例(77.6%),次全切26例(22.4%);Rathke囊肿16例,均全切16例(100%);颅咽管瘤4例,全切1例(25%),次切3例(75%)。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83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95例。脑脊液鼻漏7例,2周后自愈;一过性尿崩25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鞍内病变具有安全、视野清晰、术时短、肿瘤切除更为彻底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10.
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改变 ,并对其进行分级 ,旨在阐明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自行改进的液压冲击模型装置产生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 ,对大鼠脑组织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 :肉眼、光镜下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本模型的病理学分级适用于实验和临床脑外伤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