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利用DWI联合动态增强对判断直肠癌肌层侵犯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MR图像,对比直肠癌肿块未发生肌层突破组与发生突破组间ADC值的差异,并计算DWI联合动态增强对诊断肌层突破的准确率。结果 直肠癌肿块肌层未突破组与突破组的ADC值间存在差异(P<0.01);当ADC值选择1.08×10-3mm2/s为阈值,对鉴别直肠癌肌层突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6%和73.33%;两种成像方法联合T2WI对直肠癌肌层突破诊断准确率为88.6%,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0.851。结论DWI联合动态增强对于判断直肠癌肌层侵犯程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SCTAP)评价肝癌并与超声(US)及螺旋CT双期扫描进行检出敏感性和定性准确性比较研究。方法:肝癌41例,行SCTAP后分析病灶灌注特征,统计各种方法病灶检出数,计算检出敏感性及定性准确性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1例共检出≤3cm病灶45个,SCTAP检出敏感性为95.5%,双期扫描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双期合计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8.8%、68.8%、91.1%,SCTAP与US(66.6%)和双期扫描门脉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定性准确性为(95.3%),明显高于US(80.0%)。结论:SCTAP能可靠反映小肝癌、肝实质血流灌注特征,明显提高病灶检出敏感性及定性准确性。螺旋CT动脉造影(SCTA)显示病变动脉血管最佳,两者结合可增加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的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探针在新西兰大白兔及BALB/c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主要脏器分布。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3组,选择注射前30 min、注射后1、3、5、10、20、40、60、120、180、360、720 min等时间点,从对侧耳缘静脉采血,测定铁含量以了解探针的药动学;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MR扫描组及取脏器组,在注射反义探针后10、30、60、180、360 min这5个时间点,同步进行MR扫描及取肝、脾、心、肾、肌肉标本,测定观察脏器的信噪比及铁含量,观察反义探针在BALB/c小鼠的主要脏器分布。结果 高、中、低剂量的反义探针注射后的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半衰期长;反义探针在脾脏富集量最高,以下依次为肝脏、肌肉、心脏及肾脏。结论 了解反义探针在活体内的药动学及主要脏器分布,可以为进一步的活体MR成像时间及剂量选择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辨证与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9月—2010年1月的31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证、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证、风痰瘀阻证、痰湿蒙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七型,并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以风痰火亢证为主,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多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偏高水平,凝血酶原时间(TT)则明显缩短且集中在正常参考范围的最小值以下。而以痰为主的痰热腑实证、痰湿蒙神证患者FIB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与火热有关的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及痰热腑实证患者TT值小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P<0.05)。结论 FIB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FIB可能与中医的痰邪、实证有关,TT可能与中医的火热邪有关。  相似文献   
95.
随着重症监护、影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发展,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非手术治疗有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治疗策略上的变化[1].过去认为SAP的发生是局部病变,主张早期手术,认为手术可以阻止胰腺自身消化的并发症的发生,但结果 并不满意.相反,手术给本未感染的胰腺组织带来反复感染,导致病死率增加.近几年来,随着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原则由原来的"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为辅"改为"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因此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液净化疗法在SAP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苗医弩药是我省苗族同胞在长期实践与疾病作斗争中研制而成的一种药物,苗人专用于射杀动物时涂于弓箭上的剧毒药物,称之为弩药,亦用于治疗疼痛症,后经减毒调剂,用于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经过临床总结,民间中苗医用此药治疗风湿、类风湿、腰腿痛、神经痛等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用体视学方法计数比较X射线制作的大脑皮质发育障碍(DCDs)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变化和测量海马体积变化。 方法 选择2月龄正常SD大鼠和DCDs模型鼠各5 只,取脑后石蜡包埋、连续冠状切片。根据均匀系统随机抽样原则,从含海马结构的切片中随机抽取一组切片,组织化学染色,在体视学设备下计数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数目和测量海马体积。 结果 正常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8.35×104±1.44×104)、(8.23×104±1.60×104)和(1.43×105±2.24×104),DCDs模型大鼠单侧海马CA1、CA3和DG区的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3.70×104± 1.96×104)、(3.57×104±1.47×104)和(6.86×104±4.85×104);正常大鼠和DCDs模型鼠单侧海马的体积分别是(14.18±1.52)mm3和(8.49±3.41)mm3。DCDs大鼠海马结构各亚区的神经元数量和海马体积均较正常鼠明显减小(P<0.05)。 结论 X射线制作的DCDs模型鼠海马CA1、CA3和DG的神经元数目和海马体积都较正常大鼠减少。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注射SPIO-shRNA分子探针不同时间点的荷瘤裸鼠肿瘤区域组织信号强度变化情况,阐明分子探针活体磁共振成像(MRI)机制和最佳扫描时间。方法:探针注射剂量为18mg·kg-1;将30只BALB/c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探针注射前和注射后12、24、27、30和36 h等6个时间点行MRI检查,并测量裸鼠肿瘤组织及对侧肌肉组织在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变化;每次检查完成后立即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行HE及普鲁士蓝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的形态表现。结果:与注射前比较,探针注射后12、24和27 h裸鼠肿瘤组织T1WI信号强度均升高(P<0.05),12、24、27、30和36 h肿瘤组织T2WI和T2*GRE信号强度均降低(P < 0.05或P < 0.01);探针注射后27 h肿瘤组织T1WI信号强度最高;探针注射后27 h肿瘤组织T2WI和T2*GRE信号强度低于注射后12、24、30和36 h(P<0.01)。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24 h时裸鼠对侧肌肉组织信号强度降低(P<0.05)。HE染色,裸鼠肿瘤组织结构紊乱,细胞核异型性较多;普鲁士蓝染色,在注射后各时间点上均存在蓝染的Fe颗粒,注射后27 h时蓝染Fe颗粒最多。结论:SPIO-shRNA分子探针能成功靶向裸鼠肿瘤组织,且MRI最佳的扫描时间为探针注射后27 h。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CT鉴别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7月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腹腔积液患者43例,观察并记录的CT征象包括:①壁腹膜增厚的形态、分布范围及强化特征;②腹水分布部位及多少;③大网膜及肠系膜增厚;④腹腔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方式;⑤其他脏器伴随征象。结果26例结核性腹腔积液中,CT正确诊断23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11.5%);肿瘤性腹腔积液17例,CT 正确诊断15例,误诊2例(误诊率为11.8%)。各种CT征象中,腹膜增厚形态、腹腔积液量、网膜及肠系膜增厚形态、腹腔淋巴结强化形式,差异有统计学差别( P<0.05),而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结核性腹腔积液中。结论正确认识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2型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78例)和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121例)进行SSR检测,比较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的敏感性,并分析SSR与病程、亚临床的关系。结果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组的糖尿病患者SSR异常率明显高于周围神经传导正常组(P<0.05),病程越长,SSR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病程超过10a的糖尿病患者潜伏期最长,波幅降低最明显,消失率最高(P<0.05)。结论 SSR异常程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的程度相一致,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及植物神经状况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